雨,
尋取桑樹的根皮,
捆紮窗子和門戶。
如今你們這些人,
也敢把我來欺侮。
我手操勞已麻木,
我採白茅把巢補,
我把茅草儲藏起,
我嘴積勞已成疾,
我的家室未築起。
我的羽毛已稀少,
我的尾巴已枯焦。
我的家室太危險,
風雨飄搖很難保,
我心恐懼大聲叫。
【讀解】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現了一個弱者在強者面前的傾述和 呼號,為自己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命運而哀鳴。
動物界生存競爭的法則是“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為生存而 掙扎奮鬥乃天性所決定。如果說上帝造物別有用心,那就是讓它 們相互競爭,弱肉強食,強者生存,弱者亡種。這一法則是冷酷 無情的,不允許有任何幻想和僥倖心理存在。
另一方面,強者和弱者雖然像是天生的,比如獅子與羔羊,但 是弱者各自有各自的“高招”,鬥不贏可以跑,排不過體力可以拼 智慧。這一來,物種的豐富性便得以儲存,大千世界便熱熱鬧鬧 更精彩。
與動物相比,人的生存境況是觸目驚心的。人之中身體上的 強者往往是受壓迫和受奴役的,比如奴隸;人受著太多社會的、傳 統的、心理的、觀念的、政治的束縛,強弱之別不是依自身的本 領(謀生的能力)來決定,而是取決於地位、名聲、財富、權力、 偶然的機會。可以假設,如果奪去權勢者、富有者、名人、暴發 戶們除自身以外的一切東西,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地平線上,那麼, 也許那些所謂“強者”恐怕是最軟弱、最無能、最不能自食其力 之輩,更不用說有資格參與無情的生存競爭了。
破 斧
——古來征戰有幾人生還
【原文】
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
周公東征,
四國是皇①。
哀我人斯,
亦孔之將②。
既破我斧,
又缺我錡③。
周公東征,
四國是吪(4)。
哀我人斯,
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
又缺我銶⑤。
周公東征,
四國是遒(6)。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7)。
【註釋】
①四國:指商、管、蔡、霍四國。它們在周成王時作亂,周公率兵去平 定。皇:匡正。②將:大,好。③錡(qi):古代的一種鑿子。 ④吪(e):感化,教化。⑤銶(qiu):古時的一種鑿子。(6)遒 (qiu):安定,堅固。(7)休:完美。
【譯文】
我的圓孔斧戰破,
我的方孔斧缺損。
周公率師去東征,
四國叛亂被匡正。
可憐我們從軍者,
能夠生還是幸運。
我的圓孔斧戰破,
我的鑿已經殘缺。
周公率師去東征,
四國臣民被感化。
可憐我們從軍者,
能夠生還是喜事。
我的圓孔斧戰破,
我的鑿已經殘缺。
周公率師去東征,
四國局勢已安定。
可憐我們從軍者,
能夠生還是美事。
【讀解】
周公東征平叛,對統治者來說是英明之舉,正義之舉,受到 大肆讚頌。對打仗的普通士兵來說,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 危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因而有幸死裡逃生,自然是要大肆慶賀的。
對於戰爭,平民百姓的苦惱肯定與肉食者們的苦惱不一樣。肉 食們擔心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特權會喪失,關心的是保持和 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的穩固。用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死亡來換取他 們所看重的一切,完全可以在所不惜,並且還會想出種種冠冕堂 皇的理由來裝點自己。平民百姓關心的是豐衣足食,平安和睦,充 軍打仗是迫不得已,殺人飲血是迫不得已,眼看同鄉同伴戰死,武 器殘破,白骨遍野,得以不死,能不慶幸嗎?
肉食者的利益與老百姓的利益大概從來都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