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墀下跪拜,山呼萬歲畢,起立。富戶站左,貧民在右,服飾、儀態成鮮明對照,這令朱元璋很不舒服。
朱元璋向下望望,問:“蘇州每年繳糧四千石的是哪一位呀?”
走出來的是錢萬三。
朱元璋樂了:“原來是你。日子過得怎麼樣啊?”錢萬三答:“託皇上的福,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
“豐衣足食?”朱元璋說,“你向右看,這十位農夫,是和你在同一塊土地上過日子的人,你看他們的樣子,像豐衣足食嗎?”
錢萬三說:“陛下,我說的是多數人家。”
朱元璋說:“那更不對了,在丹墀下,他們是少數,可在蘇州,窮人是多數。”朱元璋拿起個單子,說:“蘇州戶口六萬三千戶,能繳一百石糧以上稱得上富戶的才五百多戶,你這賬是怎麼算的呢?”
錢萬三啞口無言。但心底不得不佩服,皇帝對下情瞭解得這麼透。
朱元璋問站在前面的一個農夫:“你往前站,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那臉如核桃皮的老農夫說:“回稟陛下,六十有六。”
朱元璋說:“好啊,六六大順,你今年過大壽了嗎?”
老農民道:“不瞞皇上說,一年有半年吃糠咽菜,哪有閒錢過大壽啊。活著有口氣就知足了。”
朱元璋問:“河捐啊、路捐啊,還有壯丁捐,你們替富戶出嗎?按規矩,你們出人出工,富戶出錢是吧?”
老農民據實奏報,事實上窮人是出人又出錢。名目是出工出力不再出錢,可官府能向富戶去要錢嗎?
朱元璋說:“朕就知道是這麼回事。錢萬三,你交的四千石糧,有多少轉嫁到農民佃戶頭上啊?”
錢萬三一來跟朱元璋打過交道,熟了,又仗著皇上為他立過牌坊,所以也不藏著掖著,他說:“若講良心話,都得攤到佃戶頭上。”
()免費電子書下載
朱元璋說:“你說了實話。你不說實話朕也知道怎麼回事。”他轉向眾人,說他希望天下富人越多越好,不怕你們富,民富才能國強。但富了不可黑心,黑心,不讓佃戶活下去,他們就逃亡、造反,你一顆租子也收不上來。新建立的大明國,就是要富戶能心安理得,窮苦人能吃上飯,穿上衣服,他希望大家記住這四條:不要欺凌佃戶;不要趁荒年低價兼併人家養家�口的田地;不要仗勢欺負弱者;不要勾結官府肥己。他宣佈,想在蘇州試一種新的減租辦法,富戶可能有些損失,從長遠看是得利的,他問富戶們願意不願意?
《朱元璋》第五十八章(3)
富戶們都說願意,不願意也沒人敢當皇上面說。
朱元璋對那個老農說:“朕給你十兩銀子,回去過過六十六大壽。”
老農趴下磕頭:“萬歲爺,我是哪輩子積德了,讓皇上賞我呀。皇上給了這十兩銀子,我回去買牛買田,哪捨得吃了啊,那不是香香嘴巴臭臭屁股嗎?”
好多富戶大笑,又忙捂嘴。雲奇在一邊喊:“放肆!”
老農嚇得直叩頭。朱元璋說:“你們別嚇唬他。農民多老誠,多可愛呀。這十兩銀子,就是賞你做壽的,朕再給你十兩,你拿去買牛、買田。”
錢萬三說:“皇上這樣憐貧惜老、憐憫百姓,這國家沒有不富足太平的,我們再為富不仁也不好意思了。”
朱元璋笑了:“這話朕愛聽。”
三
累了一天的朱元璋傍晚時分來到坤寧宮。一進門他就吵著快找便裝換換,他說皇上不好當啊,這繁瑣的禮儀、三脫三換的衣服,叫人不勝其煩。
馬秀英說:“別換了,反正陛下也坐不了多久,還要到別的殿去。”
朱元璋坐下來自己扒掉靴子,扔出去好遠,然後光著腳在地上走,說:“這多舒服,朕今天哪兒也不去了,住你坤寧宮。”
馬秀英說:“我人老珠黃的,在我這兒有什麼意思。”
朱元璋說:“有多少回,朕心裡憋悶時就願意到你這兒來,你什麼都不說,朕心裡也覺得踏實。”
馬秀英替他拿來便服換上,說:“謝謝你從來不忘記過去的患難情意。”
朱元璋品著茶讓她開一個單子。把她孃家那邊還有什麼親人一一寫上,他記得有個叔叔,還有表舅、表哥?
馬秀英問:“陛下問這個幹什麼?若講親戚多了,遠的、近的、表的,總有幾十個吧。”
朱元璋說明了,把名單開出來,該封的封,該賞的賞,他說不能太虧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