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明王本是個虛設的牌位,不傷害任何人,其實滿可以相安無事。
這等於認定是廖永忠殺了小明王,卻又沒有說破,說的人明白,聽的人也會意。
廖永忠說:“我不說先生也能猜得到。我與他素不相識,又無怨無仇,我下這個毒手幹什麼。”
“你不要說出底來,我不聽也不猜。”劉基忽然不著邊際地問起他的身體如何?
廖永忠一時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他說:“我身體一直很好啊。”
劉基像是不經意地說:“你哥哥可是不行了,像他那彎腰駝背的樣子,人們再也想不起他來了。”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暗示了。
廖永忠突然大徹大悟起來,他說:“先生是說……”劉基立即打斷他說:“我說什麼了?我什麼也沒說呀!我要吃飯去了,吃完飯要上早朝,我雖無官職,卻得天天早朝,縱觀二十一史,史無前例呀。”他哈哈大笑著已走出了亭子,留下廖永忠在那裡呆想了好一陣。他想,哥哥沒有說錯,劉伯溫果然是高人,肯於下水救人,又絕不會讓垂死的人把他拖下水去一同滅頂。
《朱元璋》第五十八章(2)
二
朱元璋怎麼會忘了廖永忠呢!在大封功臣時,他斟酌再三,本來是把他放在公爵簿子裡的,憑良心說,他值,沒有他這麼順利地剷除龍鳳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說不定會有什麼周折,要拖上幾年。但朱元璋不能不顧及輿情,連後宮都有關於小明王死因不明的議論,更可以想見朝野內外了,只是朱元璋聽不到就是了。
他想,如果把廖永忠封得太顯赫,不是助長了不利於他的輿論了嗎?他只能讓廖永忠委屈一下了。而且他也要藉此觀察一下廖永忠的反應,他是永遠忠呢,還是一時的忠,如果他恃功而發洩不滿,這人就是個危險因素了。
果然,廖永忠竟稱病抗旨不上前線,這令朱元璋非常惱怒,萬一他因不滿封賞鬧起來,把小明王的底兜出來,可就壞大事了,這種胸無點墨的人什麼事幹不出來?
朱元璋這幾天一直為此事而焦灼著。
他背後的屏風上又貼了很多紙條。其中一個寫著“廖永忠”三個字,朱元璋把這個紙條貼上後,又扯了下來,猶豫片刻,又重新貼上。這動作叫侍立一旁的胡惟庸看在了眼中。
李善長、劉基陸續上殿來了。
朱元璋扯下一張紙條說:“伯溫先生,過去朕一向以為,給你任何官職,都是屈辱了先生,而今立國之後,你如還是個太史令,就不方便駕馭百官了。”
劉基說駕馭百官上有陛下,下有李丞相、徐丞相,又有六部,他就還當太史令吧。說著遞上一沓檔案,這是他已編好的《戊申大統歷》。他說此後的事,他就召集文人編寫元史了。
()免費TXT小說下載
“這不能由著先生了。”朱元璋說:“朕想了好幾個晚上,朝野上下,像先生這樣直言敢陳的人太少了,朕所渴求的不是阿諛奉承者,而是諍臣。想來想去,決定拜先生為御史中丞,太史令你還兼著,如何?”
劉基說:“我與陛下幾年的君子協定就這樣一朝破壞了?況且,御史中丞是專門開罪於人的角色,陛下是惟恐我舒服啊!”
朱元璋說:“如果連你都怕得罪人,不敢當這個御史中丞,朕看滿朝文武當中更沒有人敢挺身而出了,百室你看呢?”
李善長忙說,很是。他也勸伯溫先生屈就,整頓吏治振興朝綱,歷朝歷代都是大事。
這時楊憲上殿來奏報,朱元璋下詔召來的蘇州府富戶豪紳到了,在奉天門外等候陛見。
朱元璋問來了多少戶?
楊憲答,每年納糧一百石至四百石的共四百九十戶,來三百一十戶;五百石至千石的五十六戶,來十八戶;千石至兩千石的六戶,來四戶;二千石至四千石的兩戶,來了一戶。
朱元璋問他的親戚錢萬三來了沒有?
楊憲答:“來了。”
朱元璋又問沒地種的農民來了嗎?
楊憲答,按陛下的意思請來十戶。
朱元璋說:“都請上殿來吧。”
三聲淨鞭響過,值殿官在堂上唱喏:“蘇州民眾上殿嘍!”
幾百人熙熙攘攘地從奉天門外魚貫而入,由汪廣洋、陳寧等人引領著。前面一夥人多,看裝束,一望可知是豪紳,最惹人注目的是錢萬三也在其中。跟在後面的一小撮,衣衫破舊,清一色是農夫,瑟索著肩。
在司官的引領下,富戶在前,貧民在後,依次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