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堆成了一座小山。
見百官鬧得實在不象話,一向喜歡看熱鬧的弘光皇帝這才感到頭疼了,因為此事已經鬧出一場大風波,他已經不能置身事外,必須有所表態。
但問題是這個態度根本就沒辦法表,一邊是自己的老丈人肱骨之臣,沒有了他,凡事親歷親位,自己還不累成傻子;一邊是剛獲得大勝關大捷的有功之臣鄭森的恩師錢謙益。
無論偏向哪一方好象都不太對勁。
弘光突然有點氣惱了:這是什麼事兒啊,明明是一件大喜事,偏偏大臣們都弄成喪事來辦。這些混蛋東西,無論什麼由頭,他都會拿起來當成攻擊對手的武器。
他雖然不管事,可在這種事上卻不是個笨蛋,政治情商也不算低。
大明朝實行的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所謂內閣就是士大夫的代表。管理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事情由內閣來辦。而皇帝只是一個最後的仲裁者,類似於後世憲法的存在。
此事已經鬧大了,他也不能不管,必須有個態度。
於是,弘光開始斟酌究竟是該打壓哪一派。
最後考慮了半天,還是決定先修理錢謙益。
最近錢閣老的風頭也太勁了,先是靠著揚州鎮的貸款,保持了朝廷的國庫開支。說難聽點,就連皇帝每個月該拿多少薪俸都要老錢點頭,這斷不可忍。其次,錢老頭又將手伸向了軍隊,調他的學生鄭森的部隊鎮守大勝關。
本來,為了平衡錢謙益手中的鎮海軍,弘光皇帝讓馬士英的兒子馬鸞出任京營提督。可萬萬沒想到,鄭森竟然這麼能打,一戰擊潰阿濟格大軍,立下絕世大功。如此一來,在軍隊中的勢力,或者說在江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