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長城(今浙江長興)後漾忻湖村人,是古代後宮中極少數以才女傳世的嬪妃之一。其父徐孝德,為右散騎常侍、果州刺史,著有《兩唐書志》傳於世。徐惠“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有一次,父親徐孝德試其才華,擬定《楚辭》體,出題《小山》,她一揮而就《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自此,她所作的詩文一經寫出,即盛傳京都,被唐太宗李世民聞之,召為才人。她入居後宮仍手不廢卷,常揮毫立成,文采綺麗,深得唐太宗的禮顧,先封婕妤,後升充容(正二品)。
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征討四夷,興建宮殿,百姓勞怨。徐惠認真寫了一份《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列舉典故,坦誠己見:“昔漢武守文之常主,猶登刻玉之符;齊桓小國之庸君,尚圖泥金之事。”她以古鑑今,“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她據理陳述,“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而輕邦;圖利忘害,肆情而縱慾?遂使悠悠六合,雖廣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禍。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她勸諫皇上節儉治國,“卑宮菲食,聖主之所安;金屋瑤臺,驕主之為麗。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她認為珍玩伎巧是國家淪喪之刀斧,珠玉錦繡是迷人心竅之鴆毒,祈盼皇帝“抑志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則令名與日月無窮,盛業與乾坤永大。”(《舊唐書&;#8226;后妃傳》)好一篇錦繡文章,真是巾幗不讓鬚眉!
唐太宗細細閱後,拍案稱奇,給予她豐厚的賞賜與榮譽,其納諫如流的博大襟懷,由此可見一斑。如此帝王,如此嬪妃,怎能不讓史家載之青史,千古留名。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不肯進藥,告謂其至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真是兩情相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生。
永徽元年(650),這位美侖美奐的唐代才女,走完了她那二十四年的人生之路,陪葬於昭陵石室,追贈賢妃。
附錄:
唐·徐賢妃《秋風函谷應詔》
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唐·徐賢妃《賦得北方有佳人》
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
柳葉眉間發,桃花臉上生。
腕搖金釧響,步轉玉環鳴。
纖腰宜寶襪,紅衫豔織成。
懸知一顧重,別覺舞腰輕。 。。
29、《秋風》
唐·駱賓王
紫陌炎氛歇,青苹晚吹浮。
亂竹搖疏影,縈池織細流。
飄香曳舞袖,帶粉泛妝樓。
不分君恩絕,紈扇曲中秋。
作者自題《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風》,另有秋雁、秋菊、秋熒、秋水、秋月、秋露、秋蟬、秋雲。
此詩解讀:紫陌秋晨炎氣盡,青苹風晚涼意浮。亂竹輕搖疏影斜,縈池水靜織細流。佳人飄香舞長袖,粉妝歌伎泛青樓。今且不分君恩絕,歌扇曲豔鬧中秋。
紫陌:京師郊野的道路。
青苹:青苹風,初起之風,小風。
縈:本義:迴旋纏繞;又解:彎曲。縈池:彎曲的池塘。
曳:搖動,飄蕩。泛:氾濫、漫溢。
紈扇:也稱團扇、宮扇、合歡扇。邊框及柄以竹製,扇面用潔白的絲娟,上畫山水樓臺、草蟲花鳥等。早期多為圓形,後有長圓、扁圓、梅花、葵花、海棠等樣式,精巧雅緻,具有一定的美學欣賞價值。紈扇曲:泛指歌扇舞曲。
駱賓王(約公元640—684年),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為“初唐四傑”。駱賓王七歲能詩,流傳下一首堪稱經典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其父駱履元為青州博昌(今山東博興)縣令,死於任上。駱賓王早年喪父,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今山東兗州),在貧窮落拓中消逝他的青春歲月。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650—655),他被人薦為道王、豫州刺史李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