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任動生,嬌香承意發”,這是何等愜意,何等舒心!“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好一個“淨”字,把詩人喜愛手中白團扇的心情,描繪得非常真切,極具畫龍點睛之功!

蕭衍(公元464—549年),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他從小就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登極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代皇帝中,可以堪稱翹楚,尤其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成就更為突出。史書稱道蕭衍:“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在學術方面,蕭衍對經學、史學的研究,十分卓著。經學方面,蕭衍曾撰著《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天監十一年(512),他又製成吉、兇、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八千零十九條,頒佈施行;史學方面,蕭衍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認為那是割斷了歷史,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並“躬制贊序”。他對此史書頗為自負,曾對朝臣述說:“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可惜,此書傳到兩宋時期,皆已流失,著實是一件非常遺憾之事。

蕭衍一生還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對於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這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承前面所述,蕭衍與謝朓、王融、任昉、沈約、陸倕、範雲、蕭琛等,昔日都是竟陵王蕭子良幕府的“竟陵八友”,都是探索“永明體”新詩的志同道合者。因此,蕭衍至今還留下80多首詩歌,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遊贈答詩、詠物詩。

天監十一年,蕭衍還曾親自動手修改西曲(南朝樂府民歌分為吳歌和西曲兩大部分。前者產生於京邑建康周圍,此地相襲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後者產生於江、漢流域的荊、郢、樊、鄧幾個主要地區,是南朝西部軍事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創作《江南上雲樂》十四曲、《江南弄》七曲。蕭衍所作的樂府詩,大都以情歌為主、以女性為詠唱物件。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描摹女子對愛情的殷盼,為離別相思所苦惱,感情纏綿,風格綺麗,語言平易,具有濃郁的江南民歌風味。

值得一提,當年在梁武帝蕭衍的直接影響與倡導之下,南朝梁代的文化事業,發展為兩晉以來最為繁榮的一個階段。後有唐代著名史學家李延壽,著書《南史》時點評: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製作禮樂,敦崇儒雅,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

美哉,偉哉,梁武帝!

後世某一些文人,只記住了梁武帝三次遁入空門、捨身同泰寺的歷史典故,卻遺忘了蕭衍更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罕見、多才多藝、博聞廣識的“文學家皇帝”。

9、《望月》

梁·簡文帝蕭綱

流輝入畫堂,初照上梅梁。

形同七子鏡,影類九秋霜。

桂花那不落,團扇與誰妝。

空聞北窗彈,未舉西園觴。

這是一首望月憂懷的樂府詩。

在此詩中,蕭綱將“流輝入畫堂,初照上梅梁”的明月,比作漢宮“七子鏡”,並以七子鏡,對仗九秋霜。形似明鏡照畫梁,影如秋霜多感傷。詩人思景:歲入深秋,桂花那能久飄香?詩人敘事:精工細繪,團扇究竟與誰妝?此時,兩耳空聞北窗琴瑟揚,誰來西園伴我一觴一詠解憂傷。

畫堂:指宮殿。梅梁:指宮殿大梁。

七子鏡:漢宮銅鏡。史傳:漢代製作銅鏡,圖案式樣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裝飾性。因受到當時帛畫、壁畫、石刻等的影響,跳出了戰國銅鏡中抽象紋飾的束縛,一些新穎的草葉紋、星雲紋、乳釘禽獸紋等,應運而生,取而代之。其中,乳釘禽獸紋的銅鏡上分置五至九乳釘不等,並以七乳釘為多,古人稱之為“七子鏡”。七子鏡的七種圖紋,細分為:朱鳥、鼓瑟吹芋、豢龍、龜遊蓮葉、天祿、白虎白鹿、蟾蜍等,均為漢代盛行的祥瑞之物。

梁簡文帝蕭綱(公元503─551年),字世絨,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天監二年(503)十月出生於顯陽殿。4歲封為晉安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