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肚子的送別詞都用得差不多了,年紀大了再賣萌對形象也不利。唯有把兒子弄出來,這麼冷的天……實在是不忍心,萬一凍壞了可怎麼辦?
顛顛地收拾好了行李,雖然只是巡幸畿甸,好歹也是出行了不是?當然,如果隨行的人員裡沒有胤禔就好了。
看著上諭裡,自己的名字後面跟著“皇長子多羅直郡王胤禔”,胤礽就想翻白眼。這位仁兄的戰鬥力指數太過低下,玩起來沒意思,還礙眼……真是的!
相比之下,另兩個隨行的弟弟就順眼多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也在隨駕之列。
胤礽有些慶幸,當初老三犯傻的時候自己是秉公處理了。初時只當康熙是喜歡機靈的小兒子逗樂、敏妃又有些聖寵,沒想到敏妃薨後胤祥依舊被康熙帶在身邊,康熙顯是欣賞這個兒子的。
搖搖頭,兄弟也是冤家。他還不知道要怎麼跟老三圓回來呢!
當日駐蹕南苑,胤礽的住處離康熙的寢宮很近,又是在宮外,父子倆說話倒也方便。
吃過飯,看過摺子。
靠著熏籠,胤礽伸了個懶腰:“許久沒出來看了,京郊變化倒是不大,依舊安閒。”
京郊他倒是來過幾回,只是時間間隔得大些,繼續感嘆:“頭一回到這裡的時候,兒子還小呢。”
暖烘烘的空氣,康熙也有些懶洋洋的,沒有訓斥兒子的姿勢不端,他自己也放鬆著,掀掀眼皮投去鄙視的一眼:“康熙二十四年,你十歲了,不小啦!”皇帝的記憶力,向來是個討人厭的東西。
“兒子不管多大,在汗阿瑪這裡,總是幼小,”胤礽感嘆,“眼看著兒子們也如我當年那麼大了……想來想去還是小時候的日子好,那一回,隨汗阿瑪所歷,必指示閭閻風俗,民生疾病,令周知稼穡之艱難。”
康熙也在回憶:“你那會兒著實可人疼,隨侍左右,行動飲食,未嘗暫離。朕在行宮御前,几案周環,皆列圖書,上或翻閱書史,或書大小字,或著文及作詩賦,常至夜分,為時甚久。你也在旁讀書,未嘗先寢,”慈愛又驕傲地眼神,“你從小就是個用功的。”
“是汗阿瑪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跟著汗阿瑪能學不少道理,您沿途觀書,每至齊家治國、裨益身心之處,及經史諸子中疑難者,必將意義本末善為誘掖,旁引曲喻,一一啟發,教之通曉。兒子總覺得您說得比師傅們講得透徹,咳咳,回來就有些看師傅們不起。”不好意思,太不好意思了,還要埋怨一下他爹太優秀了。
康熙故意板著臉:“君臣有別,有些話,你那些師傅們知道了也不好說。朕是你阿瑪,自然有什麼就告訴你什麼。沒想到竟叫你誤會致此,想來你近年對師傅們體貼,是想通了?”
胤礽含糊地回答:“一半一半。”
“你本是聰明孩子,朕講什麼,你都能心領神會,從容奏對。也看不透這個。”
“那會兒不是小麼?想得少,就知道誰有本事,我就佩服誰。不意師傅們也有辛苦處。”
“我看你現在也還小!糊里糊塗!”這純粹是一個得意老爹的‘自謙’。
歐耶!洗白成功!皇太子最近一塊心病就是對師傅們的態度問題。這個問題,只要他爹不計較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兒子這不醒過味兒來了麼?”
太暖和了,想睡了,康熙眼睛都眯起來了。皇帝是需要作天下楷模的,不過也應該允許他稍微不那麼正經地打個盹兒吧?
胤礽也有些撐不住了,去被他爹一句含含糊糊的話給炸醒了:“你既覺得朕是好師傅,回去就把弘旦交給朕來看顧罷。”
“!”胤礽的眼睛瞬間睜得圓溜溜的,人也刷地坐了起來看著康熙。
感覺到了胤礽的動作,康熙道:“怎麼?不放心朕?”
胤礽心裡閃過一陣狂喜,還要力圖保持平靜:“不是。汗阿瑪怎麼猛然想起這個來了。”
“他今年都六歲了,是該讀書的時候了。”
“只怕汗阿瑪那裡不方便,兒子那會兒也是讀書前跟著汗阿瑪,後來……就搬到毓慶宮了。”
康熙揮揮手:“把你原先住過的地方收拾出來,方便得很。”
一錘定音。
淑嘉還不知道,她兒子馬上就要跟她分開了。康熙要親自教養孫子這事兒,淑嘉是聽胤礽說過的。那時候冬瓜胖還小,因事情不在眼前,她也不著急。事情又不是她能夠作得了主的,著急也沒用,就這麼鴕鳥著。
近來這個話題又沒人提了,她便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