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無政府狀態,機關自理。其資金來源與業務經營政府很少檢查,開支更未過問。於是弊端產生,不少已化為違法營私報廢空洞和鋪張浪費的擋箭牌。一切無法報銷的賬目,就在機關生產中解決,助長了貪汙浪費。有的負責人單線領導搞鬼,損大公利小公。公開盜竊葬送了不少幹部,劉青山、張子善是突出的典型。今後機關生產如何管理,極須適當解決。財政供給制度不夠合理的地方,也是值得領導上檢查的。
在分析了官僚主義的問題後,楊秀峰懷著沉痛的心情寫道:“以上是我從領導責任上對劉、張罪行所作的極不全面的初步檢查。我深刻感到我的官僚主義毒害的嚴重責任,它使國家資財受到了巨大損失,並使人民政府的信譽蒙受了無可挽回的損害!想到這些,萬分痛心!事實充分證明了官僚主義是培養貪汙浪費的溫床。”
那麼,怎樣克服官僚主義呢?楊秀峰認為:“最根本的一條是放手發動群眾,發揚*。只有真正發動起群眾來,才可以大量披露貪汙浪費的事實。在中央提出大張旗鼓地開展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鬥爭以來,許多骯髒事情都被揭露出來了。所以只要真正發動群眾、發揚*、建立經常的*監督,那些集體舞弊、封鎖上級、欺壓幹部的行為就不行了,領導上的耳目也就聰明瞭。劉青山、張於善的案件使我大吃一驚,刺痛我很厲害,使我深刻感覺到了自己官僚主義作風之嚴重。更深刻感覺到了大張旗鼓地開展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不僅對貪汙浪費分子是沉重的打擊,也是對官僚主義者一個嚴重的制裁。沒有廣大群眾揭發出來的許多大吃一驚的事實,是不足以刺痛嚴重的官僚主義者的。這是我個人的深刻教訓。因此,開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放手發揚*、批評領導、批評幹部,同時,切實有效地開展機關內部的*運動,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向官僚主義作鬥爭的基本環節。為了克服官僚主義作風,必須加強對幹部的政治思想領導,有計劃地進行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教育,進行*與法治的教育。必須糾正單純業務觀點,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每個工作環節中去。同時,要加強人民監政工作,進一步貫徹幹部審查的制度。過去我們的檢查辦法是各部門互相檢查,對各級領導機關總的領導情況(如對專員、縣長或政府委員會的工作)卻沒有人管,或管得很少,這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必須解決。”
除楊秀峰等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檢討外,這一階段,《河北日報》還先後刊登了省財政廳廳長、省生產救災委員會秘書長、省水利廳廳長、中國人民銀行河北分行行長、省勞動人事廳等單位和個人的文章,檢查本單位及個人在劉、張問題上的責任。針對性、尖銳性的文章報道日日不斷,對一些單位、一些省級市級黨政領導進行指名道姓的批評揭發,被批評揭發的單位及領導也作出檢查檢討。《人民日報》還發表了河北省委書記的妻子弓彤軒的文章:《檢討我接受劉青山、張子善禮物的錯誤》。隨後,*保定市委辦公室李春、穀雨投稿給《人民日報》,文章的標題是《弓彤軒應重新檢討》……可見,建國之初,廣大幹部是勇於負責、勇於承擔責任的。
一篇發人深省的檢討(5)
他們的檢討,特別是楊秀峰的文章,認識深刻,態度誠懇切實。在深人開展反*鬥爭,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今天,重溫這些文章,發人深思,意義重大。
揭發劉青山、張子善罪行的李克才,後來也對劉、張案件的教訓有過一段總結。他說:主要責任當然應由他們本人負擔,但外界原因也是一個方面,應當永遠引為鑑戒。一是某些領導嚴重的官僚主義和麻木不仁的態度,這是劉、張二人貪汙案沒有被早日揭露的第一個原因。二是黨內生活不健全,幹部管理上規章制度不嚴,特別是對一些黨的高階幹部監督不力,也是個教訓。三是財務管理上漏洞大,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助長了貪汙和浪費,這一點對劉青山、張子善這樣意志薄弱的幹部教訓尤為沉痛。
在檢討自身官僚主義問題的同時,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劉青山、張子善貪汙案作為典型教材,大力推動河北的“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
1951年12月17日,河北省委發出《關於開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的指示》,要求“今冬明春”在全體幹部及工作人員中進行“三反”運動,先從省、市、專區級機關單位開始,堅決肅清資產階級對黨的影響。
12月18日,河北省委召開省直幹部“三反”動員大會,省委副書記馬國瑞作了題為《立即行動起來,大張旗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