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軍事上的領導,情形完全不
同了。“流寇”真正成為明朝的威脅,就從那時開始。
①《明清史料》甲編,崇禎二年五月,袁崇煥奏:“今
各邊兵餉,歷過未給二百餘萬。凡請餉之疏,俱未
蒙溫諭,而索餉兵譁,則重處任事之臣。一番共譁,
一番發給,一番逮治。譁則餉,不譁則不得餉。去
年之寧遠,今年之遵化,謂譁不由餉乎?近各鎮多
以譁矣。譁不勝譁,誅不勝誅,外防虜訌,內防兵
潰。如秦之大盜,譁兵為倡,可鑑也。”
②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建都》:“北都之亡忽焉,其
故何也?曰: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
救也……有明都燕不過二百年,而英宗狩於土木,武
宗困於陽和,景泰初京城受圍,嘉靖二十八年受圍,
四十三年邊人闌入。崇禎間京城歲歲戒嚴,上下精
神斃於寇至,日以失天下為事,而禮樂政教猶足觀
乎?”
C.P.Fitzgerald:China,AShortCultural
History(中國文化簡史):“首都的地位,是明朝
主要的弱點之一,是它覆亡的主要原因。”該書對明
朝建都北京的不利有詳細分析,見P.。
③ArnoldToynbee:AStudyofHistory(歷史
研究)的引論中說:“一個比較文明的社會與一個比
較落後的社會之間的疆界,如果不再推移,疆界不
會就此平衡穩定,時間過去,發展會傾向於對比較
落後的社會有利。”
④BertrandRussell:TheProblemofChina(中
國問題):“中華帝國所以能夠一直持續到今日,並
非由於任何軍事技術;相反的,以它的疆域和資源
來說,在大多數時間中,它在戰爭中的表現都是衰
弱無能的。”
⑤皇太極在回軍的諭示中說,此行是“渡陳倉、陰平
之道,(定)破釜沉舟之計。”
⑥《崇禎長編》,十一月十五日兵部有疏雲:“畿東州縣,
風鶴相驚,人無固志。自督師提兵入援,分派駐防,
遂屹然無恙。”得旨:“諭兵部:袁崇煥入關赴援,駐
師豐潤,與薊軍東西猗角,朕甚嘉慰。即傳諭崇煥,
多方籌劃,計出萬全,速建奇功,以膺懋賞。”又諭:
“各路援兵,全聽督師袁崇煥排程。”崇禎這道上諭
中,“計出萬全”與“速建奇功”兩件事根本是大大
矛盾的。
⑦朝鮮對明清戰事密切注意,所以朝鮮方面的記載也
很有參考價值。據朝鮮《仁祖實錄》卷二十二:
“(袁)軍門領諸將及一萬四千兵……由間路馳進北
京,與賊對陣於皇城齊化門。賊直到沙窩門。袁軍
門、祖總兵等,自午至酉,魔戰十數合,至於中箭,
幸而得捷,賊退兵三十里。賊之得不攻陷京城者,蓋
因兩將力戰之功也。”
⑧《清史稿·阿巴泰傳》。
⑨《孫子》:“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以近待遠,
以佚待勞。”“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CB《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兵科給事中陶崇道
疏言:“昨工部尚書張風翔親至城頭,與臣同閱火器,
見城樓所積者,有其具而不知其名,有其名而不知
其用,詢之將領,皆各茫然,問之士卒,百無一識。
有其器而不能用,與無器同;無其器以乘城,與無
城同。臣等能不為之心寒乎?”明軍守城,主要是靠
火器,守城將士連火器都不會使用,由放大炮反而
殺傷滿桂部隊可知。如果沒有袁崇煥來援,北京非
給清兵攻陷不可。
DB據王氏《東華錄》天聰三年所載。又據《崇禎長
編》二年十二月甲子:“大清兵駐南海子,提督大壩
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