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而已,發發資訊而已,沒什麼的,可他死也不信。就為了這些事天天跟我吵啊,吵啊。我都快崩潰了呀。他說他想離,跟我沒感情了。不過他放不下孩子,可孩子不肯跟他。我現在實在是沒法過下去了呀。”
事故,讓這對夫妻站在婚姻的邊緣,不知何去何從,感到很迷茫。事故導致丈夫失去了重要的器官,以致他的內心產生強烈的不安、擔心和恐懼,擔心會被妻子拋棄,會被妻子背叛。他也許怕拖累對方,怕對方最終忍受不了而離開他,這種不確定性在折磨著他。他試圖透過自己的行為考驗妻子對婚姻的意志,努力求得妻子的承諾。而妻子顯然沒有理解到這一點,她把丈夫的行為看作是性格的變異,看作是對自己的折磨,而沒有意識到丈夫所有的這些反常都是在有意或無意地表達其不安。有時候,一些身患重病或絕症的人,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反常,除了可能與生理、藥物因素有關外,也可能是他們有意識或潛意識地讓家人對他們產生厭煩和不滿,讓家人能夠離開他們或者在他們死後不至於太哀傷,他們透過這些反常的情緒和行為“保護”家人。就這個案例而言,丈夫也可能存在這種心理――因為害怕耽誤妻子,但又顧慮妻子會不捨,所以透過這種方式“逼迫”妻子離開,而不讓她感到良心不安。
疾病使人脆弱,對於確實生病的人就應該像對待孩子一樣,給予積極的關注、照顧、安慰,尤其是包容。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些情緒,而這些情緒表明了他們內心的不安。所以,我們不要壓制他們的情緒,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憤怒,而要做他們的容器,給其抱持,讓他們感受到你確實理解了他的不安和願望。
5
婚姻暴力對受害人心理上的傷害甚至超過了身體上的傷害。有研究表明,一旦開始了婚姻暴力,暴力行為就會持續不斷地出現,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升級。因為當事人一旦學會使用暴力,暴力行為就會繼續。
風雨蕭瑟(7)
暴力是一種與他人強行進行接觸的方式。施暴的人無法真正“接觸”到另一個人,也就是沒有辦法與他人的世界有正常的聯絡,感覺到被他人或社會拋棄、孤立。在暴力的過程中,他對被侵害的物件是冷漠的,有時並不是把對方當作“人”,而是看作“物”。因為如果把對方當作“人”,那會顯出示他本身的渺小。而只有把對方當作物,才能體現出自我的主宰感。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女參議員的女兒被變態殺人狂綁架後,為了向殺人狂求情,讓他對女兒不要下毒手,這位母親在電視講話中不斷重複著女兒的名字,以此提醒殺人狂他手中的“獵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如果他把受害者當作一個人,而不是物,那麼就會難以下手。這段臺詞富有心理學內涵,她說:“我向挾持小女的人說話,凱瑟琳是非常溫文和善良的,你和她談談就知道。你有力量,你有控制權。我知道你有一個向世界展示的好機會,就是你是善良而堅強的。你有能力善待凱瑟琳,比這個世界待你更好,你有這個能力。求你,我的女兒是凱瑟琳。”這位母親沒有憤怒地譴責和辱罵對方,而是以充滿人性的語言試圖與對方交流,試圖與對方建立情感,去理解和接近他的內心。在面對暴力侵害時,我們要尊重和提醒對方他是一個人,是一個有力量的人,但他可以透過其它的、更好的方式表現出來力量來,而不是用現在這種傷害別人的方式,那樣他會得到更大的認可。同時我們要顯示出自己與對方一樣,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並且是一個可以理解他情感的人。同類之心是善良和仁慈的發端,“我與你一樣”能夠讓不同人的情感貼緊在一起。共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與對方交流,說出對方想表達的願望和情感,那麼我們將可以消融對方的仇恨,慰藉對方的心靈,也可以讓對方接納我們。如果我們只是逆來順受,聽從擺佈,或者只是站在我們自己的立場上來進行交流,那樣我們將讓對方感受到的是冷漠,對方也將以冷漠的態度來對待我們,把我們當作一個“物”來加以控制和發洩仇恨。
施暴者透過暴力感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力,甚至是生殺大權。這樣,他們找到自己的重要位置。雖然他們意識到會受到懲罰,但他們已成就了“自我”。羅洛?梅說:“許多兒童或青年都曾借破壞性行為強迫人們認識到他的存在,儘管他會受到懲罰,但至少人們已經注意到他。活生生地被恨幾乎跟活生生地被愛一樣好,它畢竟打破了孤獨和無個性的極其難以忍受的處境。”電影《七宗罪》中的那個殺人惡魔,他有一種變態的自戀――在行兇的過程中,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