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已,那雙手就像是一個按鈕一樣,啟用了早已存在於她心中的某種情感。也許我們以為愛的那個人,只是曾經打動我們的另一個人的影子,然而他畢竟不是那一個。
如果我們愛的是幻像,那隻能是永遠的失望。因為這是一種虛假的愛,而並非真實的愛。
虛假的愛來自於虛假的自我,而真實自我噤聲不言,側身於幽暗的心靈角落。為愛而哭泣的人往往是為自己而哭泣,他們不是哭愛的無情,而是哭自我的無力。
日本著名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短篇小說《志賀寺上人之戀》講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志賀寺上人是一位名聞遐邇的大德高僧,鬚眉雪白,年齡老邁,已修煉到幾近爐火純青的境界,“現世於他無啻於一張白紙上的畫,一張他國的地圖,這種滴水不漏的近乎完美的心境,使他忘卻了一切畏懼”。一次,他偶然在湖邊瞥見貴婦御息所,頓時神魂顛倒,“原以為無須在意的一切全然瓦解了。”即使拼命唸誦佛號,也揮之不去妄想,被心中的這妄想所驅使,他情願放棄幾十年的修行,犧牲來世,落魄地站在御息所宅邸花園的一角,像一個乞丐一樣,只求見御息所一面。作為貴婦人,御息所有驚人的美麗,同時內心空虛,然而老僧心中卻把她化作金碧輝煌的佛像和巨大的聖潔蓮花。與其說是情慾的力量戰勝了佛祖,不如說是愛的幻想毀滅了上人的修行。
浪漫的背後(3)
對於有些人來說,浪漫而又純潔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