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很快就過去了,慧雅迅速整理身心,開始忙活自己那些活計。
李媽媽見慧雅忙碌,便包攬了所有家務,鎮日洗洗涮涮忙忙碌碌,把家裡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慧雅沒有了後顧之憂。
這日慧雅繡了半日花,有些腰痠背疼,便起身在院子裡散步。
到了後院得東牆邊,慧雅見牆邊種的白木槿花開了,花瓣潔白可愛,便回房拿了竹剪和花籃,預備剪幾枝回房插瓶。
剪了木槿花,為了配搭,慧雅又剪了幾枝桂花。
到了最後,她索性去大門外剪月季花。月季花花期長,到了八月,慧雅家大門外的月季花還在開花,大紅、深紅、雪白、嫩黃,色‘色俱全,煞是可愛。
剪月季花的時候,慧雅隨意看了一眼東隔壁,發現門扉緊閉,杳無人蹤,不由感佩:看來這位元京是真正的讀書人啊,一天到晚閉門讀書。
回到房中之後,慧雅尋了一個青瓷螺珠瓶和一個白瓷花樽,盛了水放在堂屋的方桌上,自己站在方桌邊用竹剪修剪著插花。她也沒什麼具體技術,就是憑感覺剪著玩罷了。
插花的時候,她見那木槿花雪白晶瑩,可愛得緊,便剪了一支,進了臥室對鏡插戴在了髮髻上。
慧雅今日梳的是墮髻,木槿花倒也合襯。她至今還在孝期,卻老是把孝戴得馬馬虎虎,想起來了就戴上白珠箍子,或者插戴一朵白花,想不起起來也就作罷,反正也無人和她理會此事。
李媽媽眼看著快到中午了,便約了張婆,一起去菜肉鋪子買了些米回來,預備蒸了米,然後給慧雅做金包銀炒米。
她有一個炒蛋炒米的技能,就是炒出的蛋炒米雞蛋全部裹在了米粒上,瞧著金燦燦的,因此叫金包銀。
慧雅插完兩個花瓶,把白瓷花樽放在了自己臥室裡,把青瓷螺珠瓶放到了李媽媽房裡。
見李媽媽還在廚房忙碌,顯見午飯還沒做好,慧雅便又去繡花了。
她和江守備娘子和羅千總娘子約好了八月底交工,得遵守承諾,因此一點時間都不肯耽擱。
李媽媽炒了一鍋金包銀炒米,又煮了一鍋冰糖荸薺銀耳湯,把炒米和甜湯在自家堂屋的方桌上擺好之後,笑著對慧雅說道:“慧雅,今日午飯做的多了,我給隔壁送點去吧!”
慧雅以為李媽媽說的是西隔壁張婆家,便隨口道:“媽媽想送就去吧!”和鄰居相處,自然得大方一些,方能常來常往。
李媽媽聞言大喜,盛了一缽金包銀炒米,又盛了一缽冰糖荸薺銀耳湯,放在食盒裡便出了門直奔東隔壁,給元京送去了。
慧雅用完午飯漱罷口,拿了一本書在床上歪了一會兒,便起身又開始繡花。她這種繡花和一般繡花不同,是在兩層衣料上繡,其中外面那層衣料是薄紗,繡好之後還要拆開,因此格外的麻煩。
她正坐在臥室窗前繡花,外面有人敲門。
慧雅懶得動,便自顧自地繡花。
李媽媽自去應門。
等慧雅聽到元京那特有的柔和好聽嗓音,李媽媽已經把元京迎了進來。
元京和李媽媽說著話走了進來,他的小廝阿北抱著一個精緻的大錦匣走在後面。
李媽媽抬頭看見了窗內的慧雅,忙道:“慧雅,元小哥給咱們送回禮來了!”
慧雅:“……”她想了又想,這才明白原來李媽媽中午不是給西隔壁張婆家送飯,而是給東隔壁的元京家送飯。
到了此時,慧雅也無從迴避,只得起來立在窗內行禮。
元京定睛一看,只見白衣皂裙的慧雅俏生生立在雕花窗內,墮髻上只簪著一支雪白的木槿花,烏黑的長髮瀑布般垂了下來,隨著她低頭行禮,耳下一對銀鑲白玉梨花墜子盪來盪去,瞧著頗為動人心魄。
她待自己似乎有些冷淡,如同初雪墜落,冷冷的卻帶著一個清新之意……
元京的心不禁一動,卻始終穩住自己,向慧雅回了禮。
慧雅行罷禮,便又坐下繼續忙碌,讓李媽媽招待元京。
元京見狀,也不進屋打擾,讓阿北把錦匣交給李媽媽,自己站在院中梧桐樹下和李媽媽談了幾句。
他含笑問李媽媽:“媽媽,孫大姑娘看起來一天到晚都在忙……她在忙些什麼呢?”
李媽媽笑著看了一眼窗內低頭繡花的慧雅,低聲道:“我們家的嚼用,都是大姑娘給那些夫人娘子們做衣服繡花掙來的,她日日夜夜都在忙這個呢!”
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