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這得要多少銀子?”
“當然,定州的軍費花銷一向是定州最大的支出,也是定州最大的財政負擔。但這些相較於在戰場上帶的勝利,又算不了什麼,定州的募兵退役制度,更是為定州儲備了大量的預備兵員,毫不誇張地說,現在定州約有在編士兵二十餘萬,但真正打起仗來,一旦全體動員的話,定州可以在數年之內集結起一支戰力絲毫不遜色於正規部隊的預備軍團,人數亦可達到二十餘萬。”
眾人都是駭然色變,一旦定州全體動員,四五十萬軍隊一湧而入,中原拿什麼抵擋。
“但也正是因為定州在軍隊上的花銷太大,也制約了他不可能大規模的組建軍隊,只能一邊招募新兵,一邊退役老兵,以使軍費的開支能穩定在一個水平線上,除非到了危急關頭,定州是不會成立大規模的軍隊的。”尚海波道:“除了軍隊的戰力,定州的軍械水平想必大家也都領都過了,這又涉及到了李清的另一項政策,大力提倡格物致治之說,提高工匠地位,現任工部尚書任如清就是匠師出身,一位匠師如果發明出了一件得力的軍械,立馬就能得到提拔,大匠師在定州相當於七品的官員,這也使得李清的軍械一直都在不停地改進,像強組裝的投石機,四發八牛弩,破甲箭,一品弓,百發弩,等等”
屈勇傑對此是深有感觸,“定州的軍隊裝備的確是無法與之相比,我們的御林軍與之相較,也僅僅能與其持平,惶論其它各軍了。可是這得投入海量的銀錢,而且像定州這樣為普通士兵也配備全身鐵甲,我們實在是無能為力。”
尚海波點點頭,“在冶鐵,練鋼,制器之上,大楚落後定州太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但什麼事都是從頭做起,已經落後了,就得迎頭趕上,像提高匠師地位以刺激匠師的發明創造力,就可以馬上施實。”
天啟點頭道:“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啊,有了尚先生的主持政事,我想我們憑藉大楚絕對的資源優勢,絕對的人才優勢,一定會很快地迎頭趕上。這些事情,的確馬上就可以著手來做。”
“說到軍事體制”尚海波又道:“李清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絕不干涉部下怎麼打仗,他只是制定一個大體的戰略方針,在這個大的戰略之下,將軍們怎麼打,那是將軍們的事情,他只看結果,定州現在共分為五大集團軍,其中陳澤嶽負責的軍團還在組建當中,五大集團軍的大將軍分別為過山風,呂大臨,楊一刀,田豐以及陣澤嶽,現在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過山風集團。”
“在五大集團軍之上,高有五軍都督府,都督就是李清的父親李牧之,五軍都督府有人事軍而無兵權,而五大集團軍指揮有兵權卻無人事權,相互制約。至於具體的負責方向,屈大將軍是知道的。”
“那麼尚先生可知,李清一旦動手,會從那裡開始?”
“從李清的佈局大家就可以看出,李清在遼順沈之地鎩羽而歸,以外圍包圍在原的戰略破產之後,便扶植南方寧王,形成三方鼎立之勢,而在秦州佈下近十萬重兵,幾乎佔到定州現役兵員的一半,統兵大將更是以李清手下第一得用的過山風統領,上馬管兵,下馬管民,便可以知道,一旦動手,李清必定是以雷霆萬均之勢,突破興州將中原從中撕裂,一直向前,打到海邊,然後以水師為奧援,水陸並進的了。”
眾人都是默然,與大家所想一樣,只是由尚海波來證實罷了,“興州周同那邊,軍隊改制必須馬上進行,必須讓周同迅速整合屬下各軍,否則必難抵擋”天啟咬著牙道:“告訴周同,必要時可以下狠手,朕給他撐腰”
“是,臣下明白了”屈勇傑點點頭。
轉身向著尚海波,“聽尚先生的一番解析,朕心裡也大約有了一些脈絡,那麼請問先生,以現在來看,洛陽與定州,誰更佔優勢一些呢?”
尚海波鄭而重之地道:“我知道,陛下先前制定的策略是要從經濟上拖垮定州,但恕我直言,大楚如不大刀闊斧地改革,時間拖得越久,對定州越有利。無論是從朝政效率,軍隊戰力,還是經濟活力,定州都佔據著優勢,大楚比李清強的只是資源更豐厚,人才更多,但這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根本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天啟的臉色難看之極,尚海波這等於徹底否定了先前自己制定的大政方針。
正文 第六百八十七章:獻策
第六百八十七章:獻策
“這麼說來,尚先生對我們現在實施的整體戰略方針有不同的見解羅?”向平不動聲色地問道,對於尚海波這種大刺刺地否定洛陽大佬們經過反覆討論才實施的整體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