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己方明顯優勢之下才動手的。
然而現在呢,對方十萬大軍(四捨五入),卻都是一個國家的軍隊,裝備整齊,號令統一。再看己方,卻是教皇國,諾曼,法蘭西,勃艮第,阿基坦,熱哪亞,博洛尼亞……這麼七個國家的聯軍。這麼一算,埃吉爾就沒譜了。
因此,埃吉爾還在等——並不是像之前說的那樣,沒有時間限制的等待。
還需要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差不多,只需要十天左右——只要再等十天左右,從過內動員的十萬大軍就能到達義大利。到時候自己的軍隊數量便會超出對方一倍這樣,埃吉爾便有七成左右的把握,將納爾西斯的軍隊全殲了。
這只是埃吉爾所等待的第一個保險。而第二個,並不怎麼保險的保險,則是巴伐利亞的腓特烈的軍隊。
又經過了這一段時間,薩克森的奧托基本上已經快要完蛋了。他麾下兩大重臣,勃蘭登堡伯爵弗雷德裡克,還有黑森伯爵路西維德宣佈獨立,各自選成了勃蘭登堡公爵,以及黑森公爵的頭銜,同時單方面宣佈與諾曼停戰,向腓特烈效忠,並且加入對抗東羅馬異端的神聖戰爭之中。
而腓特烈一世對於這兩個投向自己的公爵也非常寬厚,在承認他們對於自己領地爵位的同時,也將勃蘭登堡和黑森兩個公國,提升到了選帝侯的級別。以此換取兩位實力強大的公爵的好感。
奧托一世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麾下軍隊散了大半,如今只剩下不到兩萬孤軍困守德累斯頓。眼看這就要如同風中殘燭一般熄滅了。因此腓特烈這個傢伙空閒下來。能夠動員的軍隊又有了好幾十萬。如果讓他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的話,埃吉爾會輕鬆很多。這就是埃吉爾會給腓特烈送錢過去的原因。就是要讓腓特烈知道。來義大利半島打仗,既有實惠又能撈到一個好名聲。比起你在德國打生打死的容易多了,趕緊的還想什麼呢,快點來啊,大家一起發財。
就是這麼個意思。
而私下裡,埃吉爾對於波西米亞大公查理四世,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拉攏同樣不遺餘力。畢竟神聖羅馬帝國這樣子鬆散的,好像邦聯多過一個帝國的國家,其封臣所擁有的自主性是非常高的。甚至好像波西米亞這個國家,甚至有很多時候對外外交的時候都會以國王的頭銜自稱。
現任國王查理四世更是不甘寂寞之輩。雖然暫時屈服於腓特烈之下,但是私底下的小動作卻是不斷。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涉之後,查理四世很明顯對於埃吉爾所說的提議非常感興趣:在聖戰之中提升聲望,以此為資本團結神聖羅馬諸侯,並且進一步競爭帝國皇帝。聽起來的確是一條很不錯的道路……
第四十三章 吾乃真正的基督騎士瓦爾哈拉!
就是這樣,好像之前法蘭西舊事上演。埃吉爾又故意將自己私底下接觸神聖羅馬帝國其他封臣,甚至包括兩位剛剛晉升公爵的薩克森舊部的事情透露了出去。讓腓特烈很是著急了一會兒。作為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土生土長的貴族,他自然比埃吉爾本人更加明白,選侯們的支援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如果所有選侯揹他而去,那麼他這個神聖羅馬皇帝就屁都不是。甚至還不如自己原本是巴伐利亞公爵那樣輕鬆。
再加上教皇聖座同樣也非常急切的催促,寫信給腓特烈詢問,說之前你說,大雪封山阿爾卑斯不好爬。那麼人家諾曼國王怎麼就爬過來了?還和東羅馬異端打了好些仗?你這個皇帝還想不想做了?難道非要撕破臉,我把你革除教籍了你才肯行動嗎?
當然,一味的嚇唬也不是回事兒。聖座在信件的後半段話鋒一轉,說:以前的事情就既往不咎了。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志,你看現在神聖羅馬帝國的事情也辦的差不多了,時間也到了四月份了。大雪什麼的只要你不硬往海拔高的地方跑。那基本上也不會碰到的。所以,你許諾的那二十萬大軍呢?
就是這樣。之前被埃吉爾私下拉攏神聖羅馬帝國諸侯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之後又被教皇聖座這樣的責難搞得下不來臺。在仔細思索了一下,想好了應對的策略之後,腓特烈高調宣佈,要加入此次神聖的十字軍行列之中,給東正教異端一個深刻難忘的教訓。
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各路諸侯一起出動,匯聚在了腓特烈的旗幟之下。總共聚集了十五萬大軍南下。
當然,這個數字和腓特烈之前所許諾的稍微有點不一樣。但是圍困奧托一世不是還需要兵力呢嗎?萬一因為圍困的兵力少了,讓這傢伙給突圍了還是怎麼地,最後死灰復燃的話那可就不好玩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