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部分(1 / 4)

這幾天,兩軍陷入了僵持階段。

但值得慶幸的是,張彥已經下令讓荊州的張遼、甘寧率軍夾擊益州。

按照張彥的指示,由甘寧出任先鋒。從甘寧駐守的武陵郡直接出兵,朝益州進發。而張遼則率領大軍從江陵朔江而上,走水路經秭歸進攻益州。

兩人兵分兩路,一南一北,水陸並進,並且相約會於巴郡的江州城。

荊州自從歸於大漢後,司馬懿可謂是功不可沒,張彥對司馬懿也很器重,直接委任司馬懿為荊州刺史,負責整個荊州的政務。雖然司馬懿很是年輕。卻極有才華,在從政上也是迎刃有餘。非但沒有感到一點吃力,反而覺得十分的輕鬆。

司馬懿是何許人也,張彥不會不知道。所以,張彥在重用司馬懿的同時,也在提防著司馬懿。在張彥看來,司馬懿可以總管整個荊州的政務,但唯獨由一樣東西絕對不能給他,那就是軍隊。

自從南征歸來,張彥便調遣張遼駐守荊州的江陵,負責統領所有荊州境內的兵馬,這就等於將司馬懿的兵權一下子給拿了過來。

當初張遼是單槍匹馬的來到荊州赴任的,並未帶一兵一卒,也沒有一個親信可以用。可是張遼卻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將荊州的兵權全部收攏到自己的手裡,不得不說,張遼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至少,在司馬懿看來,張遼不是一個莽撞的匹夫,至少但從張遼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就在荊州建立起自己的威望,並且將兵權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面,就不難看出,張遼其實是一個很有手段的人。

荊州,南郡,江陵。

城外的軍營裡,甘寧、黃忠、魏延、文聘、李通等人都坐在張遼的大帳裡,靜靜的等待著張遼的到來。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曾經是荊州軍的一份子,就連甘寧也不例外。當初甘寧可是黃祖帳下的一員猛將,只可惜黃祖沒有識人之能,有剛愎自用,在和張遼的交戰中,因為張遼的部下殺死了黃祖的兒子黃射,所以也連累道了甘寧,最後在張遼的勸說下,甘寧才投降了張彥,從此成為張遼部下的一員猛將。

但是,在五個人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黃忠了,黃忠是員老將,在荊州為將十多年,武藝超群,箭法出眾,是整個荊州公認的第一勇將。只可惜,當時的劉表並未重用,派遣他去給自己的侄子劉磐當部下,結果劉磐中了流矢而亡,黃忠也受到牽連,多年來一直未曾得到劉表的提攜。

而魏延、文聘、李通則都是後起之秀,跟黃忠沒法比,跟甘寧也沒法比,但是三個人卻都是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人。

張遼自從掌握住荊州的大權後,便接管了十餘萬的荊州大軍,水軍、陸軍都歸他管。張遼接管所有的荊州大軍後,對荊州的軍隊進行了一番統計,由於荊州是張彥兵不血刃拿下的,而且在南征時,荊州的軍隊並不是主力,損失的也極少,所以,荊州的軍隊人數還是比較多的,據張遼重新統計了一番,水軍有八萬,陸軍有六萬,共計十四萬。

張遼將這一事實奏報兵部,再由兵部上奏給了張彥,張彥過目之後,只感覺荊州的兵馬實在太多,下令張遼裁撤荊州的兵馬,控制在七萬人之內。

這也就意味著,張遼要裁撤掉一半的荊州兵,為此,張遼也覺得是一陣苦惱,因為此事辦不好的話,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所以,張遼並沒有急著裁撤軍隊,而是先奏請張彥,要求寬限時間,時間是一年。

張彥也沒有太過強硬,同意了張遼的奏請,給張遼一年的時間。

這書信一來二去的,在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一晃眼,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張遼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直到三天前才接到張彥的回信,他這才召集甘寧、黃忠、魏延、文聘、李通等人共同來江陵商議如何裁撤軍隊的事情。

但是,事情卻來的很突然,裁撤軍隊的事情還沒有來得急跟眾人商議,一道命令張遼率軍進攻益州的聖旨便打亂了一切。

甘寧、黃忠、魏延、文聘、李通等人差不多在大帳裡等了一炷香的時間了,還沒有見張遼出來,眾人的臉上不免露出了一些不喜之色。

也恰恰就在這時,張遼穿著一身鎧甲,從大帳外面走了進來,他剛一進大帳,大帳裡面的甘寧、黃忠、魏延、文聘、李通五人便立刻站起了身子,不約而同的向著張遼拜道:“參見張將軍!”

張遼一擺手,說道:“免禮,諸位,坐吧。”

說話間,張遼已經走到了大帳的上首位置,一屁股坐了下來,掃視了一眼眾人,張口便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