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皺著眉頭,冷冷的道:“徐將軍,請你注意一下你的言辭,什麼姓馬的小子,馬超可是鎮西將軍,朝廷正式敕封的,雖然職位比你略低一等,但好歹也是鎮守一方的大將。怎麼到了你的嘴裡,卻如此稱呼?你應該稱呼他一聲馬將軍才是。”
徐晃道:“我稱呼他奶奶的馬將軍!就他這樣私吞戰利品的人。也配稱得上是將軍?簡直是一個土匪!不,甚至連土匪都不如!”
龐統正色道:“徐將軍,我再鄭重其事的告訴你一次,馬超是堂堂正正的鎮西將軍,你再口出不遜,小心我在攝政王那裡參你一本。我知道你對馬超有成見,但是你要搞清楚,這次西征,攝政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早晚會破壞攝政王的大事,萬一這件事被馬超給知道了,他肯定會造反,說不定還會和張飛聯合起來,一起造反,到時候西南、西北同時反叛,你就是國家的罪人了!”
徐晃聽完之後,便忍住了,但卻又不服氣,問道:“軍師,那你為什麼還要把那些金銀珠寶給馬超?”
“你懂什麼,這叫欲擒故縱。從今以後,你的一切行動,都必須有我的授權才可以,否則的話,你就等於是擅自行動,攝政王給了我陣前斬將的權力,小心我斬了你的頭!”龐統道。
徐晃見龐統的年紀比自己還小,但是做起事來卻有板有眼的,似乎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而且處處拿攝政王來壓自己,心中就不是很爽。
但是,一想起他將要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和龐統一起並肩作戰,要是和他鬧僵了,以後合作肯定不會愉快,而且龐統這個人鬼主意很多,搞不好在自己背後玩了一招陰的,自己就扛不住了。
所以,徐晃沒有一點表現出來逆反的心裡,而是十分順從龐統。名義上這次西征軍的先鋒是馬超,副先鋒是徐晃,但是實際上,無論馬超還是徐晃,都受到了身為監軍龐統的鉗制。
漢中被馬超攻佔,張魯、張衛被斬殺,境內的許多五斗米道教的信徒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有不少狂熱分子採取了集體自殺,為張魯殉葬,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混口飯吃的人,因為加入五斗米道教後,就會吃喝不愁,也不用種田,只需每年誦經即可,這樣的日子,對於那些許多從外地流入漢中的外來戶來說,是最嚮往的。
所以,當張魯死後,許多五斗米道教的信徒,都很徹底的選擇了投降,光俘虜都數以十萬計。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漢中境內發生的,由於龐德事先控制住了漢中通向西川的各個關隘,所以並未出現走漏訊息的事件。
當馬超將俘虜的人數報告給龐統之後,龐統讓徐晃負責接收所有的俘虜,然後從中選出能征慣戰的一萬人,編入徐晃的部下,其餘人全部被釋放,就地為民,編入漢中戶籍,並且負責開墾荒地。
另一方面,龐統令馬超火速進攻西川,趁著張飛沒有什麼防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先拿下入川的重要關隘,開啟入川的口子,為後續大軍入川作戰做好準備。
於是,馬超於第二天一早便集結本部兵馬,離開了南鄭,直奔龐德佔領的沔陽,兩路大軍匯聚之後,再從沔陽出發,一路向西,直逼白水關。
馬超走後,龐統也沒閒著,讓徐晃率領本部兵馬緊隨其後,前往沔陽,守住陽平關。
陽平關本來是從漢中入蜀的一條必經之路,是蜀地的北方門戶,但是由於當年張魯造反時,先行將陽平關給拿下,蜀地無險可守,這才以白水關為防守張魯的主要關隘。
龐德從武都直撲沔陽時,第一個攻佔的就是陽平關,然後再親率大軍奔赴沔陽城,這才不至於訊息走漏。
而如今,馬超率領龐德等人近十萬人的大軍,全部彙集在沔陽城附近,由於沔陽縣城略小,容納不下這麼多軍隊,況且入蜀道路難走,馬匹不宜行走,所以馬超便將大批戰馬都留在沔陽城裡,只帶領著五百名親隨騎兵,驅使著近十萬的大軍,兵出陽平關,直逼白水關。
在馬超的軍隊當中,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是羌人,羌人擁有十分強健的體魄,除了可以熟練的駕馭馬匹外,還可以在山中健步如飛。這是因為羌人從小便生長在高原山地裡的原因,在山林之中早已經是如履平地,所以即便是沒有了馬匹,也可以靠著他們的雙腳走出好遠。
這也是為什麼,馬超組建西征軍時,帶上近六萬人的羌人的原因之一。
馬超以白馬羌的人為前部,白馬羌活動在與益州接近的武都一帶,益州境內也有少數白馬羌人,所以對這一帶的地形十分熟悉,而且在山中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