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1 / 4)

張飛看了劉賢一眼,那眼神似乎在問:“這個人是誰?”

劉賢會意,便對張飛說道:“張將軍,我忘記給你介紹了,這位就是向朗向巨達,是襄陽一帶的名士,因為得罪了蔡瑁,這才躲到了泉陵來了。”

向朗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弟子,也是荊州較為出名的名士,張飛雖然是一個粗人,但是卻非常的尊敬君子,喜歡和那些有飽學之士的人結交,所以對於向朗,也並不陌生。

只是,張飛沒有想到,與向朗的見面,居然會是這種情況。(未完待續。。)

541荊州易主(13)

向朗將張飛和劉賢迎入了家中,一番寒暄後,向朗便主動問道:“不知道張將軍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劉賢率先開口道:“向先生,實不相瞞,張將軍聽聞向先生住在這裡,便非要來拜訪一下向先生,更希望向先生能夠成為張將軍身邊的一個謀士,早晚為張將軍謀劃。”

張飛接著說道:“向先生,我是個粗人,平時也不怎麼注重禮節,這次來的太過匆忙,所以沒有帶什麼禮物,但是張某卻帶著一顆真誠的心來的,還希望向先生能夠出來助我一臂之力。”

向朗聽了以後,沒有說話,而是低下了頭,開始冥想了一會兒,一番若有所思的樣子,這才說道:“我雖然足不出戶,但是這些天荊州的事情也略知一二,先是蔡氏被除,接著劉荊州病故,再接著荊南都督劉將軍也陣亡了,荊州的局勢一下子變得動盪起來。張將軍現在又投靠了江東的孫權,如今反過來與荊州做對,試問,身為一個荊州人,我又怎麼會追隨張將軍來對付荊州呢?”

張飛、劉賢對視了一眼,張飛已經聽出了向朗的意思,向朗是不想幫助自己。

這時,劉賢接著話茬,說道:“向先生當年在當臨沮縣的縣長時,曾經因為公事得罪了蔡瑁,然後便受到了蔡氏的迫害,當年劉荊州還健在,不僅沒有幫助向先生洗脫罪名,還聽信了蔡瑁的讒言,將先生給罷免了。試問。這樣的荊州牧。又怎麼能夠管理好荊州呢?而且事實也已經證明了。在劉表擔任荊州牧的這段時間裡,荊州雖然說是一向太平的景象,可實際上,荊州真的太平過嗎?向先生也是個聰明之人,應該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個道理,也應該知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辰擇主而事的至理名言。張將軍雖然現在是投靠了孫權,但是並不意味著張將軍什麼事情都要聽令於孫權。而且張將軍也只不過是想借助孫權的兵力。為死去的大哥報仇而已。再說說現在的荊州牧劉琦吧,他不分青紅皂白,只是道聽途說,便認為劉備是刺殺劉荊州的兇手,還下了誅九族的命令,這樣一來,許多無辜的人都會受到牽連,張將軍也是不得已這才離開了荊州,如果再在荊州待下去的話,也只有一個死。向先生又怎麼會見到張將軍呢?”

劉賢的這一席話,張飛聽了是極為順耳。而向朗聽了,卻平添了幾分苦惱。因為,劉賢說的都是事實,當年他受到蔡瑁的迫害,明明是惡意誣陷,劉表不但不派人查明真相,還特意將他罷免了。向朗一氣之下,這才離開了襄陽,舉家遷徙到了較為偏遠的零陵,在泉陵城裡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可是,向朗這一走,並未換來蔡瑁等人的就此罷手,反而變本加厲,迫害了他的整個家族,以各種名目的罪名加在了向氏一族的身上,在襄陽頗負盛名的向氏一族,大部分都被蔡瑁殺害了,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向氏族人流亡在外。其中,向朗的父母、兄長、姐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向朗的父母受不了這種打擊,紛紛自盡身亡,兄弟姐妹都被統統抓起來給秘密殺害了,只有他兄長的兩個兒子僥倖逃了出來,至今下落不明。

一想起這些往事,向朗就心痛不已,怪劉表的無能,怨恨蔡瑁的猖獗,曾經發誓要誓死誅殺蔡瑁。劉備擔任荊南都督時,向朗曾經化名和劉備有過一面之緣,曾經向劉備獻過扳倒蔡氏的計策,可惜當時的劉備並沒有這種心思,向朗於是便識趣的離開了,等待著時機。

後來,蔡氏被劉琦、司馬懿等人給連鍋端了,向朗聽後,真是大快人心,這才敢用自己的真名示人。

不過,因為向朗對劉表的怨恨,也導致向朗不願意再為劉琦做事,所以後來面對司馬懿為他平冤昭雪,派人徵召他到襄陽做官時,向朗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這之後,向朗就一直在泉陵城裡,直到有一天碰見了劉賢,劉賢便要求向朗來擔任自己的授業恩師,但是向朗討厭劉氏,所以一直拒絕了劉賢。

向朗再次看了看張飛,一番若有所思的樣子,良久這才說道:“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