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楊太守比較合適。”袁渙急忙推辭道。
話音一落,大廳內再次安靜了下來,誰來當豫州刺史,其實大家的心裡都由各自的想法,楊修和袁渙是最有能力的兩個人,他們當豫州刺史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大家根本不去爭論。
但是,楊修和袁渙兩個人竟然互相推辭,這讓眾人都有些為難了,索性他們也不發表意見了。
張彥看了看大家,便問道:“你們都覺得,誰來當豫州刺史比較合適?”
何儀、劉闢二人與袁渙的關係比較親近,自然是推薦袁渙,而劉寵、駱俊則推薦年輕的楊修。
兩邊的支援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支援的物件不一樣。
張彥看了一眼一直沒有發言的張繡,問道:“張將軍,你覺得誰來當豫州刺史比較合適?”
張繡吃了一驚,沒想到張彥會問自己,但片刻之後,便恢復了鎮定,對張彥說道:“我想,應該讓合適的人來當豫州刺史,到底該選誰,我也不清楚,我初來乍到,對這裡並不瞭解,但是我覺得,燕王殿下的心裡應該已經有了明確的人選,否則的話,也不會如此一臉的輕鬆。”
張彥哈哈大笑了起來,便緩緩的站了起來,朗聲說道:“此次之所以能夠擊退劉表的大軍,袁渙有著巨大的功勞,而且袁渙還設計斬殺了蔡瑁等人,還俘虜了眾多荊州水軍,又讓劉表狼狽而逃,可謂是此次戰爭的首功。豫州刺史誰來擔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該如何保境安民,而此次袁渙的表現,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好太守,在劉表大軍進入汝南之後,由於他的妙計,使得沒有受到敵軍的攻擊,讓汝南的安定得以儲存。所以,豫州刺史,由袁渙來當應該最為合適。”
話音一落,楊修沒有一點的失望,相反,他還很高興,因為他知道,袁渙此次的功勞,比他的大多了,他只是守住了潁川,收降了張繡,而袁渙則是瓦解整個劉表的進攻計劃,並且還在戰場上收穫頗豐,袁渙的這種老謀深算,他確實佩服的五體投地,即便是換做是他,放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下面,也未必能夠做的比袁渙好。而且,楊修一直認為自己很年輕,他也不願意離開潁川,就算讓他來當,他也不會去當的。
現在倒好,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他還繼續當他的潁川太守,繼續留在陽翟城,繼續為潁川的百姓造福。
“過些天,吏部應該就會頒下任命書,你先準備準備,到時候到譙縣去上任。至於汝南太守一職,我另有安排。”
“喏!”
就在這時,一個錦衣衛急匆匆的從外面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封書信,一進大廳,便朗聲說道:“啟稟燕王,荊州急報!”(未完待續。。)
517劉備的宿命(5)
急報是司馬懿送來的,而送來急報的人,正是潛伏在司馬懿身邊的周雲聰。
張彥從周雲聰的手中接過急報,迅速的開啟看了看,信中的內容讓張彥不禁感覺到有些心花怒放。
司馬懿使用手段,將劉備從荊南調到了南陽去當太守,準備駐紮在新野。並且說劉備頗有雄才,只是一直鬱郁不得志而已,如果不趁現在消滅劉備,那麼等到以後劉備有了際遇,再想對付劉備就晚了。
不得不說,司馬懿年紀雖輕,可是眼光卻很獨到,居然能夠一眼便看的出來劉備是困在淺水的一條龍。
張彥對於司馬懿提供的這個訊息自然很開心,曹操已經被他消滅了,江東的孫權雖然還處在和他對峙階段,但是隻要再等幾年,漢朝國力慢慢恢復,以及新式武器的開發和普及之後,張彥要想拿下江東,簡直是輕而易舉。
這個時期的三巨頭,最落魄的估計就要數劉備了。當年,張彥接掌了陶謙的位置,執掌徐州之時,就想過要把劉備、關羽、張飛留在身邊,然後加以利用。再找個機會,幹掉劉備,這樣一來,關羽、張飛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他的屬下。
可是,劉備這個人卻不願意在他手下做事,直接去了荊州,當了武陵太守,機緣巧合之下,他率領軍隊平定了長沙太守張羨的叛亂,然後因功被劉表任命為荊南都督,總督荊南四郡,在劉表的手下。竟然混的風生水起。漸漸有了兵馬。也聚集了一批人才。
當張彥得知這個訊息後,張彥擔心劉備會從此崛起,會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便想出了一個無間道的妙計。
正好,司馬懿的出現,進入了張彥的視線,張彥便巧妙的安排,先是打壓已經取得狀元稱號的司馬懿。然後迫使司馬懿去荊州,最後再向司馬懿說明真相。
好在司馬懿沒有怨恨張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