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2 / 4)

上萬人,其餘的六千多人全部投降,郭援、張晟死在亂軍之中,夏昭、鄧升被烈火燒死,衛固、張琰二人率部投降,僥倖逃過一劫。

而做為進攻方的太史慈,在突襲之中居然沒有陣亡一人,又創造出了一個零傷亡的戰爭奇蹟。

當夜,太史慈與賈逵見面,賈逵將太史慈等人全部迎入城中,城中百姓得知大軍到來,紛紛列隊歡迎,併為其提供住處。

最後,太史慈不願意打擾百姓,率領全軍將士駐紮在城中的軍營,那裡有營房,有校場,還可以看管俘虜,是一個極好的去處。

第二天,太史慈讓人打掃戰場,將戰績一一註明,並且寫成捷報,上奏大將軍張彥。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正當太史慈在河東大獲全勝的時候,一直駐防在上黨的曹操,偷偷的率領大軍抵達了天井關下,用重金收買了守關的黑山軍小頭目,不費一兵一卒的佔據了天井關。

隨後,曹操以夏侯淵為先鋒,親率大軍隨後,曹軍由天井關進入河內,由於太史慈率領第一軍馳援河東,徐晃率領的第二軍尚未抵達河內,使得河內空虛,突然遇到曹軍襲擊,竟然無兵可派,曹操率軍長驅直入,猶入無人之境。(未完待續。。)

276不戰而降

戰爭的局勢,遠遠超乎了張彥的預料,雖然張彥可以推測到袁紹的大軍近期會有大動作,但絕對想不到,戰爭說來就來,沒有一點徵兆。

曹操率軍突破了天井關,擺在曹軍面前的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再無高山、險關阻擋,七萬大軍如同兇猛的洪水一樣,直接撲向了毫無防禦的河內郡。

一進入河內郡,曹操便派遣曹休帶著一萬兵馬去攻佔箕關,封鎖河東通往河內的道路。接著,曹操又派遣曹洪率領一萬兵馬,直撲河陽,搶佔黃河渡口,乘勢渡過黃河,兵鋒直抵黃河南岸的河南城。

隨後又派遣夏侯淵率領一萬兵馬為先鋒,直撲平皋,並且佔領黃河渡口,乘船沿河而下,攻擊張彥在敖倉的囤糧基地。

而曹操親自率軍三萬大軍,緊緊跟隨在夏侯淵的大軍後面,並且留下一萬兵馬交付給夏侯惇,讓夏侯惇橫掃河內諸縣,攻佔河內郡城懷縣。

曹操率軍南下,七萬大軍進入了河內郡,而且大軍迅速席捲了河內郡,各地紛紛不戰而降。當訊息傳到身在懷縣的河內太守衛覬的耳朵裡時,衛覬登時吃了一驚,太史慈剛剛率軍馳援河東,這邊曹操就率軍進入了河內,天下怎麼會有那麼巧的事情?

衛覬還沒有想好對策,那邊又一則訊息傳來,夏侯惇率領大軍直撲懷城,距離此地已經不足十里。

除此之外,曹休佔據箕關、曹洪佔據河陽、夏侯淵佔據平皋的訊息接踵而至,整個河內郡裡都是曹兵。而一直依附張彥。屯兵在河內郡東部朝歌、蕩陰一帶的黑山軍。連日來竟然毫無任何動作。

衛覬是個聰明的人。立刻便想到了什麼,他覺得,黑山軍的這種不作為,是否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叛變與倒戈?

雖然斥候探聽來的訊息稱是曹操用重金收買了負責鎮守天井關的頭目,這才賺開了關門,率軍長驅直入的。但衛覬始終不信,因為負責鎮守天井關的頭目是黑山軍首領張燕的心腹之將,叫做孫輕。

這幾年衛覬擔任河內太守。不少與黑山軍打交道,所以對黑山軍的各個首領都非常瞭解,他們都是對張燕忠心耿耿的人,絕對不會因為一些金石而有所背叛,否則的話,張燕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曹操不僅能夠順利透過天井關,還能準確的知道河內郡裡空虛的情況,再加上這次黑山軍的不作為,種種跡象都已經表明,黑山軍已經背叛了張彥。暗中歸附了袁紹。

除了這個合理的解釋,衛覬再也想不到還有什麼原因。能將這種種巧合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現在說什麼都已經為時已晚,怪只怪,他們對黑山軍太過信任,而又過於放縱了,如果當時能夠將黑山軍全部改編,讓他們編入軍籍,接受朝廷的嚴格管理,或許就不會再有現在的這個下場了。

但話又說回來,以當時張彥的實力,只比黑山軍強那麼一點點而已,黑山軍之所以會選擇依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不想再為賊,只好依附在政治上比較強大的張彥。

不過,事實證明,張燕是個牆頭草,名義上依附張彥,暗地裡卻也與袁紹聯絡不斷,他的黑山軍正好夾在兩大勢力之間,得罪了任何一方,都會遭受滅頂之災,左右逢源,似乎是他唯一的選擇。

再說,張彥這邊張燕沒有熟人,憑什麼要為他拼死拼活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