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1 / 4)

張彥道:“謙虛是一種美德,但過度的謙虛就是虛偽了。水鏡先生曾將你譽為臥龍,把龐統譽為鳳雛,如今鳳雛已在西北小有成就,就連你的好友徐庶也擔任了張掖太守,莫非你自認為你的能力還比不上龐統和徐庶嗎?”

“屬下……屬下不是這個意思,屬下……”諸葛亮一時無法言表,支支吾吾的道。

張彥道:“好了,本王知道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你就不用計較那麼多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遼東又地處大漢的邊陲,情況非常的複雜,除了你以外,我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來。除此之外,張將軍也會跟隨你一起去遼東駐守,保境安民,以後你們兩個要攜手合作,爭取把遼東治理的井井有條,懂嗎?”

“屬下知道了,多謝燕王殿下的厚愛,屬下一定不會辜負燕王殿下的期望的。只是,屬下來了遼東,那麼天工坊怎麼辦?”

“這個你就不需要操心了,天工坊有馬均他們在,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對了,這次本王還要多謝你設計出來的沖天雷,是發訊號的極佳工具。”

戰爭還沒有開始,就隨著公孫恭、公孫康的死而結束了,萬餘公孫氏的將士,全部選擇了投降,也被全部俘虜。

接下來,張彥帶著大軍,正式前往遼東,一路上浩浩蕩蕩的,暢通無阻,雖然電閃雷鳴,雖然狂風暴雨,卻無法阻擋的了張彥大軍的步伐!

張彥先率領張合、高覽等騎兵先行,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到了遼東的襄平城。漢軍突然到來,襄平城裡一片混亂,公孫氏的家人更是慌亂不已,但張彥進城,已經沒有誰能夠阻止的了啦,張合、高覽很快便控制了襄平城,張彥命人將公孫氏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嚴加看管,一個也不準放過,準備讓襄平的百姓公審公孫氏。

公孫氏在遼東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雖然公孫氏兄弟倒了,但是公孫氏的餘部還在,加上公孫氏在遼東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欺凌周圍的東夷國家,到了公孫康當政時,就更加的變本加厲,使得百姓都對公孫氏恨之入骨,恨不得將公孫氏生吃活扒了。

兩日後,漢軍盡數抵達襄平城,張彥按照蟄伏在這裡的錦衣衛提供的訊息,派兵前往各個縣,鎮壓公孫氏的餘部。並且嚴令東夷各國,不得收留。

一時間,遼東頓時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公孫氏的餘部知道無法抵擋,紛紛乘船出海,前往倭國。

只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公孫氏的勢力在遼東便被全部廓清,而風雨過後,迎來的依舊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遼東的這片天空上,難得出現了一次藍天。

不過,張彥並未就此離開,而是又在遼東留下來了十天,主要是著手處理和東夷各國的關係,以高句麗、扶余等國為首的東夷,都嚴重的感受到了漢軍的強大,紛紛表示,從此以後,永遠臣屬於大漢,永不背盟。

張彥則提出,讓東夷國歌全部併入大漢,從此屬於大漢的一部分,接受大漢的任命,但保留其王室貴族,採取一國兩制的方針,即讓東夷各國自己治理自己,但各國的首領,必須要接受大漢的任命,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首領,否則則視為非法。

高句麗、扶余等國也都被迫無奈,誰讓他們的實力不如大漢呢,便答應了下來,並且與大漢訂立盟約,東夷各國成為大漢的封國,受到大漢的保護,大漢教授東夷人農耕,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東夷人可以自由出入漢境,漢人也可以自有在東夷境內來往,並且准許漢人和東夷人相互通婚,東夷各國全部納入遼東郡的管轄範圍,組成新的遼東郡。

盟約簽訂之後,以高句麗王、扶余王為首的東夷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帶著各國的軍隊,回東夷去了。

接下來,張彥正式任命諸葛亮為遼東太守,張合為東夷大將軍,闞澤為遼東長史,一併留在遼東。

之後,張彥便班師回朝,臨走時,還告訴諸葛亮,東北這裡發展潛力很大,有很多的金礦、鐵礦、煤礦,而且土地十分肥沃,只要和東夷人相處的比較融洽,就能讓這裡變成大漢的糧倉。

而且張彥還告訴了諸葛亮,他回到彭城之後,會分批次遷徙百姓到遼東,增加遼東的人口,用以開發荒地,開採各種豐富的礦產,他準備用十年的時間,將遼東變成大漢的糧倉,以及大漢賴以生存的大後方,而這一切,都要靠諸葛亮來完成,希望諸葛亮不要辜負他的期望。

諸葛亮聽了張彥的宏偉目標,自感肩膀上的擔子很重,並且告訴張彥,他一定不會辜負張彥的期望。

之後,張彥便和賈詡一道,率領大軍離開了遼東,單獨留下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