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送信人,和寫信的人,是不是一個人,就不能猜測了。
但是,張彥做夢都沒有想打,誰會在長安城裡暗中幫助自己?而且這個人,似乎隱藏的也夠深得。
既能得到李傕、郭汜的信任,又能得到當今天子的信任,這個人,究竟是誰?
張彥猜不出來,也不想猜了,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既然有人給自己送出這麼重要的訊息,那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就可以見到這個人的。
隨後的幾天時間,同樣的密信,以同樣的方式傳了過來,信中所寫的,都是長安城裡的細微變化,足可以幫助張彥弄清長安城裡的一舉一動。
在張彥看來,這個人,就像是天眼一樣,長安城裡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那麼,這個人是誰?又為什麼要這樣做,張彥一改不得而知。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很快,便到了年關,張彥一早就趕到了朐縣,靜靜的等候在海港上,期盼著一艘艘載滿馬匹的海船向他這裡駛來。
早上有霧,海面上看不太清,到了中午的時候,霧氣才慢慢散去。可是張彥望眼欲穿,海平面上卻沒有看見一個風帆。
比及到暮色四合之際,張彥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了,忽然一艘艘張開風帆的海船,以極為輕快的速度向著岸邊駛來。
張彥喜笑顏開,親眼目睹著海船靠岸,一匹匹駿馬從船艙裡被人牽了出來。
太史慈興高采烈的走到張彥的面前,朗聲道:“啟稟主公,末將幸不辱命,五千匹上等的戰馬,悉數給帶了回來,請主公查閱!”
看到一匹一匹的戰馬被牽上岸,張彥的心裡別提有多麼的高興了,長久以來,懸著的那顆心,此時也終於落地了。但是,他環顧四周,都沒有看見李財的身影,於是向太史慈詢問道:“李財呢?”
太史慈道:“啟稟主公,李財說要先留在烏桓一陣子,替主公再物色數千匹戰馬,等下次的時候,再運回徐州。”
張彥不敢相信的問道:“子義,你跟我說實話,這五千匹戰馬,真的是用那些東西換回來的,一個錢都沒有花?”
太史慈重重的點了點頭,高興的說道:“我們的兵器削鐵如泥,戰甲都堅不可摧,烏桓人都愛不釋手,喜歡非常。但起初只願意用一柄鋼劍和一副戰甲換給我們一匹戰馬,後來李財跟烏桓人討價還價,最終他們才願意換給我們五千匹戰馬。基本上,一件兵器或者一件戰甲,就能換一匹戰馬,至於多出來的三千匹戰馬,都是用精鹽換來的,這一次,我們賺大發了。”
張彥萬萬沒想到,這個販賣馬匹的販子,居然有如此大的能耐。看來,這開通商路的事情,還真的李財去才行。
“你們一路上都辛苦了,這下我們徐州有了馬,又可以組建一支像樣的騎兵隊伍了。”張彥高興的道。
太史慈抑制不住喜悅的表情,朗聲說道:“主公,那李財,真的是太能說會道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現在,他都和烏桓大王稱兄道弟了。”
張彥聽後,也是一陣開心,這樣的人才,要是早發現就好了。
戰馬雖然有了,但遼西之行,也讓張彥看到了無限的商機,如果去一趟就能帶回來五千匹戰馬的話,他來回二十趟,都能有十萬匹戰馬了。
只是,可惜了他那些精鋼製成的刀劍和戰甲了。他拼命的讓工匠打造,自己的軍隊還沒有完全裝備呢,都已經開始外銷了。
對於張彥來說,騎兵固然是好,但是騎兵的造價非常高,最多,他再購進五千匹戰馬,組成一萬騎兵隊伍,配上九萬步兵,就足夠他橫掃整個中原了。
張彥帶著喜悅,和太史慈一起將戰馬運到了彭城,抵達彭城的當天,正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新的一年,必然會有新的氣象,張彥也準備在新的一年裡,大幹一場,以達到問鼎中原的目的!(未完待續。。)
181發明創造
歲月匆匆,時光如梭,就在蒼茫回首間又是一個新年來臨了。
今年的新年,對於張彥而言,無疑是開心的一年,去年的這個時候,徐州還籠罩在曹操的陰雲之下,今年不光趕走了曹操,還擴充了地盤,把青州、兗州給併入了勢力範圍之內。僅僅一年時間,變化的可真夠快的。
過年的時候,張彥身為一方霸主,按照當地的習俗,開始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仙,祈求明年風調雨順,來年有個大豐收。
雖然說,張彥對封建迷信比較反感,但他身處在這個落後的時代,只能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