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尋找巴金的黛莉 作者:津夏

又補寫了一句:“以後來信可直接寄到文化生活出版社。”由此可知,趙黛莉此次去信,很可能寄到了別的什麼地址,也說明巴金先生願意收到趙黛莉新的來信。

我尚難判斷,這封信該有哪些研究價值,只是處處感受到一位作家對於陌生讀者的深切愛心。“愛一切需要愛的人,恨一切人為的、不合人性的傳統”,話語凝練,頗多力度。

信中所指《砂丁》,是巴金先生一部早期中篇小說,成稿在1931年,取材於艱辛的底層工人群體。巴金在那一時期,曾經到浙江長興煤礦,深入礦井工作面,體察窯工們的勞作。他下井前不久,這裡發生了一次瓦斯爆炸,死去15名礦工,情景慘烈。此後,一位雲南留日青年黃子方,又向巴金細述了雲南箇舊錫礦中淘砂工人的悲情。講到“砂丁”們被5塊銀元騙到礦山,在暗無天日的礦井裡,同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相抗爭,自發組織了拼死逃生事件,又橫遭*。

偏偏如此慘烈的一部《砂丁》,竟讓一位12歲的山西小女孩——趙黛莉讀到了。巴金於心不安,在信中致歉:我不該拿那慘痛圖畫,來傷害你的孩子的心靈。

信中談到了曾經擱筆又即將再寫的《群》,這是巴金先生1931年在《家》的後記中做過預告的一部書。當時曾說要把這部《群》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來寫。巴金先生決計,“寫一個社會的歷史,因為我的主人翁是從家庭走進到社會里面去了”。從這封信中可見,這部叫做《群》的小說,果真寫過開頭,只是後來被作者放棄了。查閱手邊史料,皆沒有提到巴金有過一部作品叫做《群》。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 古董商喊出高價位(1)

回過頭來,談談這批書信的來歷。

2004年底,我返回山西太原,自閉在省作家協會寓中,關門研寫晉東南“*”血火之戰。太行山腹地,凝結著我少年生活的全部。2005年和2006年,我集中兩年時間,寫完了這部非虛構作品《犧牲者》,成稿80萬字。如前所述,寫到躁累時,我漫步古董市場,權作課間歇息。

太原城不大,古玩市場不少,堪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不讓京都。這一日,應是《犧牲者》即將殺青的2006年冬,我無端由去了文廟。此地店鋪稀疏,只剩下七八家堅守。外省淘寶者乾脆不知此地,抑或極不重視這裡,提著大錢包上了別處。

古董商人趙從平,年過六旬禿了頂,脾氣還是一個倔。在路邊經營一家小店,坐南朝北。店內用櫃子隔開,前頭大些搞經營,後頭小些可睡覺。店名叫做立玄齋,門牌為文廟22號。房門半掩著,探身望望裡頭,一盤象棋散放在當地,架上貨色一目瞭然。

老趙一聲高叫:作家,進來殺一盤!

我與他沒有深交。往日殺過幾盤棋,他也是個敗。今日閒談之間,老趙忽然想起什麼,竟向我請教巴金的情況,並問及巴金寫的東西是否值錢。我心有所動,嘴上卻要輕慢些:巴金?南方作家吧,咱這邊的人對趙樹理更熟悉哩。老趙表示他存有巴金舊日東西,說我這個當作家的理應感興趣。

我忍住好奇心,依然輕描淡寫:那要看是巴金的什麼東西。

老趙的回答令我震驚:巴金寫給情人的老信嘛!

我調笑他,笑他無中生有。老趙便有些生氣。

主客二人真真假假一番切磋,老趙終於從後隔間取出一冊破舊雜誌示我。前述巴金那信,便散夾在雜誌中。

詳察信件,我心大驚,言語中強裝淡泊:這是作家給一個讀者的普通回信。這些舊信多了去了,怕是不上價哩。

老趙多少有些掃興,隨即說出一句使我更加震驚的話:這是一封,一共七封哩!然後,他眼鏡後頭那雙小眼睛,狡黠地盯著我。

有行話說:褒貶之間是買家。倘若你不買,也就不必對文玩展開評價了。

老趙原是太原一家兵工廠的下崗工人,經營古董差不多20年了,早在府西藝苑地攤時期,我就認識他。今天,他還是猜到了我的心意!他之所以僅向我展示一封信,用意便是考察我的興趣。只要我對其餘六封信提出欲求來,我的購買傾向性也就顯露出來。從而他將不斷地誘惑你,勾引你。

故而我強作鎮定,做無意追問狀。倒背雙手,欲走非走,似告辭且逗留,又言及彼此棋藝云云。為日後便於跟蹤此事,我以訂金方式,買他一隻失去了基座的清晚期紅木大立鏡,卻又讓他設法把基座配齊,以保持聯絡。臨行,彷彿我有了一個新想法,隨口提到:我在北京有位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