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反扣在手,右臂高舉,迎著陽光翻了兩翻。
易鋒寒見狀,也從背後拔出刀來,依樣舉刀,將刀光反射回去作為應答。
那個聲音沙啞的漢子承受著背上巨大的壓力,幾乎喘不過氣來,正在肚子裡面暗罵不止,見到易鋒寒舉刀反光過來,頓時駭出一身冷汗。還沒有等他轉過念頭,他旁邊的一塊岩石猛然一動,就地一滾,現出一個滿面精悍之色的瘦長漢子,刀光一展,如平地生蓮,施展地躺刀法朝著他們身後的青衣刀客腳下捲去。
青衣刀客頭也不抬,雙腳輕輕一蹬,身體便跳過刀光,接著反手一刀劈下,正中地下翻滾如濤的刀光。
錚的一聲,刀光頓時消散。瘦長漢子滾出去三丈,翻身躍起,一揚手就是三道寒光,呈品字形射向青衣刀客。
青衣刀客抱刀入懷,一副不屑一顧的模樣。誰知那三把飛刀到了中途,忽然向下一沉,撲撲連聲,盡數命中蜥蜴爪下的岩石,直沒其柄。與此同時,那個瘦長漢子一個後翻,便向山下縱躍而去,轉眼之間,已經在一里開外。
青衣漢子也不追擊,只是瞥了正在冒血的岩石一眼,徐徐抬頭,與易鋒寒四目相對。
………【第十八章 靈巖道人】………
渭州地處神州東南,在九州中幅員之小,僅次於淼州。該州疆土九分,後夷的中央政權所掌控的北宸、東州、粹華、隆北四郡佔據了六成的土地,四大千戶的采邑佔據了三成,還有一成土地,由一直不服王化的青皮倭盤踞著。
後夷的京城,沿用先夷故都鑾京,居北庭中正位,傳說為渭州東西中軸所在。中央政權的勢力範圍由東北向西南擴充套件,南以橫貫渭州東西的渭水為界,西面以騎田嶺與兩大千戶的采邑相隔。
騎田嶺以西,是易家的采邑易水郡和贏家的采邑和郡。
易水郡形如彎鉤,西面從北至南,涵蓋了渭州整個西面的海域,是與神州政權作戰的最前線,也是渭州出海貿易的必經之地,北邊向東擴充套件,與騎田嶺接壤。
和郡在易水郡東南面,渭州以白夷族人數最多,唯獨此郡種族繁雜,概有三十餘族,紛爭頗多,不過對於渭州以外的人而言,該郡唯一能夠給人留下印象的,只有五蝠山,根扎於斯的五蝠劍派乃是與忍宗、士道並稱的渭州三大派之一,自百聖時期起便已名揚天下。
渭水以南,是春家的采邑弘法郡和勒於家的采邑安泰郡。
弘法郡居於安泰郡西面,先夷後期,小天竺高僧龍華大士在該郡弘法山傳道,將當地士子辯得啞口無言,吸引了大批信徒,隨後密學興盛,遍及整個弘法郡。晉滅先夷後,禪學也漸漸在弘法郡傳播開來,最後兩種宗教的擴張達到極致,導致該郡寺廟林立,不可盡數,當地僧人的威望凌駕於朝廷之上,光納廟產、訓練僧兵、私設教衙,完全脫離了朝廷的管制。後夷立國之後,雖然經過朝廷的嚴厲打壓,但是掌管當地的春家,本身就是密學旁支,加上當地信眾故習難返,所以當地至今仍然處於政教並立、互相爭權的狀態。
安泰郡西接弘法郡,北依渭水,東臨大海,南面就是青皮倭聚集的陳琉、汪澤和明月島。由於青皮倭居地貧瘠無所出,動輒外出擄掠,所以該郡自古戰事不斷、烽煙不絕。
易鋒寒拜辭親族後,按照常理,要進京只需要南下和郡,穿越騎田嶺隧道,就可以沿著官道,經粹華郡,直達京師所在的北宸郡;或者憑藉卓越的輕功,直接翻越未開闢的騎田嶺,進入北宸郡。但是出乎意外的,易鋒寒一路南下,過騎田嶺隧道而不入,徑自來到了靈巖山。
靈巖山原名種桑山,乃是和郡閬源縣南面的一個小山丘,除了當地土著,幾乎沒有人知道。十八年前,弘法郡禪學高僧靈巖道人來到該山,稱當地天地靈氣所鍾、可通神明,於是募捐建廟,三年乃成,名曰靈巖。寺成之後,傳聞入內祈禱靈驗無比,因而聲名大噪,而往來香眾大多不知道山名,紛紛稱之為靈巖山,原名反而湮沒不聞。
易鋒寒來到廟門口,知客僧立即攔住他的去路:“施主請出示信物。”
易鋒寒微微一愣,遞過去半片玉環:“麻煩師父轉交給貴寺主持。”
那個知客僧也是一愣,猶豫了一下,接到手中,施禮道:“施主稍候。”說罷轉頭就往廟中走去。不一會兒,便又急匆匆地趕回來迎接易鋒寒。
易鋒寒在知客僧的引導下,來到靈巖道人的禪房。
屋子裡面,一個面色紅潤、左眉生痣的中年和尚盤膝而坐,笑盈盈地向易鋒寒點頭示意。
知客僧搬來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