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郭青山從口袋裡再次掏出兩根菸。遞給盧嘉棟一支,然後自己點上一支,接著放在嘴邊抽了幾口,吐了兩口菸圈後便繼續說道:
“好在他身上的技術過硬,能力超強,特殊時期被上級保護起來。沒受到多大沖擊,同時,由於國家需要培養高階軍工人才,就把他調到大學去了,希望將他那身技術傳承下去。
幾年下來他也培養了不少軍工人才,這次被你從萬山廠調過來的胡慶華,就是他的學生之一,介於他的怪脾氣,我覺得咱們是不是換個人。我知道他的幾個學生在這方面能力也不差!”
聽了郭青山的話,盧嘉棟也不由得將剛剛點起的菸捲放到嘴邊吸了兩下,這次參與行動式火箭筒研製的相關人員,雖然是有總參裝備部和G軍區下達命令進行徵召,但人員的名單及構成卻是由盧嘉棟這個總設計師確定的。
而盧嘉棟為了更好的推進研製行動式火箭筒的研製,對研製人員的挑選可謂是優中選優,就拿剛剛說到的那位秦景斌來說,是全國最早進行復合材料研製的相關專家。尤其是在玻璃鋼的研究和工藝生產方面,在國內來說也是名列前茅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彈藥、化學、機械等領域的頂尖技術人員被盧嘉棟選中調入行動式火箭筒的研製隊伍當中,當然在人員選配方面,盧嘉棟對萬山廠也是有所傾斜。
也由此像胡慶華、劉亮等人也被盧嘉棟借調過來,在擔負具體的研製任務的同時,更想讓萬山廠的技術人員多學習,多領悟。以便日後更好的進行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