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秦睿,並提供技術支援和水手培訓,兵部佔三成份子,剩餘七成歸秦睿,事情才算定下來。去年,在秦睿造船的空檔,水師招聘了一批民間水手,整整訓練了一年,為秦睿訓練了5000多名水手。
有船、有人、有貨,剩下的就是航行安全了,這個問題主要在倭寇,但秦睿現在有制式步槍和多管機槍,這些問題都不會太大,只是訓練問題,在海上和在陸地上不一樣,船是隨著海浪搖晃的,上一刻是瞄準,下一刻就不知道偏到哪裡去了,多管機槍可以從容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子彈多少的問題。秦睿在每條船上加裝了六門多管機槍,每門射界120度,可以覆蓋商船兩週。如果再有接近商船的海島,就可以用步槍和手榴彈壓制了。不過秦睿為了降低風險還是決定先滅一把倭寇再說。
倭寇起源於元末明初,當時日本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快速發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這些原材料都靠元朝供給。但由於日本國內施行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導致原材料無法滿足日本手工業者的需求,比如當時一石蠶絲在元朝只要5兩,而日本則是50兩,如此高額的利潤就刺激了一些人鋌而走險。再加上當時日本南北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一些失敗的南朝封建主,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才形成了倭寇。
在明朝嘉靖年間之前,雖然明太祖朱元璋嚴令“片板不得下海”,但被明成祖朱棣當成了廁所裡的紙,擦屁股用了。
朱棣和日本雙方建立了勘合貿易關係,明朝給予足利幕府貿易憑證,日本方面憑勘合來中國進貢,進行貿易,倭寇就很少了。直到成化年間,足利幕府勢力衰弱,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各地大名開始搶奪堪合份額,沒有搶到份額的大明,就開始當起海盜,劫掠往來大明與日本的商船,這段時間倭寇很少到大明侵擾。
直到大明出了個奇葩——明世宗嘉靖皇帝,他一上臺就下令嚴禁造違式大船,凡是屬於違禁海船的盡數毀掉,真正做到了朱元璋要求的“片板不得下海”,企圖斷絕一切海上聯絡和貿易往來。這事叔能忍,嬸也不能忍啊。浙江、福建等地的中小商人,便勾結倭人,在海島上建立據點,開始內外勾結劫掠大明閩浙等沿海地區,做起了無本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