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4)

個任務,也能贏。但是後來徵求隊友以及老師的意見,他們覺得還是要用,所以就用了。沒想到,兩個月之後,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就自殺了。直到今天,蔣昌建還認為“我不該講這句話,冥冥之中,我不知道,不該講這句話的”。雖然這次巧合強化了蔣昌建的“糾結”,但在這個“糾結”背後是他對“辯論實質”的探詢,相對於外界對於辯論出輸贏的觀點,他認為“辯論的目的恐怕是以辯論形式充分展開對立雙方的觀點、相互比照,以利接通趨近真理的線路罷了”。

真相(3)

緣自母親“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寬容教育,大學時代理想主義的渲染,再經過復旦八年的嚴謹歷練,在接近真理的路上,蔣昌建更趨於謹慎而保守的方向,在這個方向的視野中淡出的是“二元對立”,凸顯出來的是“多元融通”,是回覆到“人”之個體生命的具象關照,而不是往日對於宏觀、抽象和主義的熱衷。不同於蔣昌建經受的來自紙上的閱讀與討論訓練,哥倫比亞大學給予楊瀾的國際觀訓練是透過書本加腳底板實現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約翰遜教授告訴楊瀾:“記者最忌一個‘懶’字,落在紙上的東西一定要親自核實,切不可照搬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