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話說,楊永誠決定來美國的很大原因是衝動。等飛機降落肯尼迪機場,即將入境的時候,豪言壯志消失大半,他想在美國出人頭地,但無高學歷,連工作簽證都沒有,除了打黑工,什麼都做不了。
擺脫這種喪氣的念頭,就是來旅遊,也能漲見識。還沒試,他怎能認輸?……楊永誠面帶微笑的將手裡的護照送上,入境官是名三十來歲的白人女士,她翻開護照看了幾眼,又抬頭打量著楊永誠。
楊永誠長相不賴,黑髮黑眼睛,身材高大,混血讓他融合了東西方的優點,面相上看有東方人的特徵,但五官更立體,膚較淺,也有些拉丁裔的特點。但他與拉丁裔無關,畢竟生在西班牙。
不過無論是西裔還是亞裔,在有種族主義的白人眼裡都屬於嘲諷的目標,楊永誠很反感這些,他和老實的華裔不同,眼裡容不下沙子,這也是奧斯本諷刺他“chink”或“wetback”時,他爆發的原因。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寬容度還勉強,歐洲才真正是排外的重災區——當然不是說美國白人心中沒有歧視,但當地有相關的法律,就是有也只能憋在心中……楊永誠的心態很好,除非故意找茬。
入境官女士問:“來美國的目的?”
“旅遊。”
“計劃停留時間?”
“一個月左右。”
“你的英文很好。”
“謝謝,我會說七門語言。”
“那你可是個天才。”女士笑著給他的護照蓋了章,“祝旅途愉快!”
楊永誠拿走護照,順利入境。順手在機場的自助售賣機上買了張手機卡,國際機場的卡通常是給外國遊客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而且還能使用3g網路,送不少的資料流量,足夠應付一段時間。
給手機換卡,調整時區後的時間是2010年9月20日。機場外攔下一輛計程車,目的地曼哈頓。他先在紐約住下,後面打算去波士頓,他決定用腦袋裡的超前技術謀發展,但先得鞏固學識基礎。
……
楊永誠到過紐約幾次,曼哈頓給他最大的印象就是無處不在的高樓,一開始是震撼,等習慣下來後,就會覺得壓抑,沒有任何一處視野開闊的區域,整日生活在鋼鐵城市裡,遲早會憋出病來。
思考間,他的目光忽然掃在路旁一座高樓上,正門口有個熟悉的標誌,但一時半會想不起來是什麼,司機正在抓緊時間超車,他還沒來得及多看就失去了目標,直到抵達酒店,他仍在琢磨。
愣神的時候,酒店服務生殷勤的接過他的行李,和他一起進電梯,來到預定的房間門前,楊永誠掏了掏口袋,給了他十美元小費,若有所思的拿著行李進屋,眼前一亮:“對了,我想到了!”
他記得那是個“w”的藝術字母,腦海裡那一堆資料中,在末尾也頻繁出現過這個標誌,他坐在床邊回憶,眼前就像放電影般,掃過幾份檔案都在頁尾發現該字母,底下還有一行小字。
“weyland-industries(維蘭德工業)?”楊永誠用電腦google了這個詞彙,很快搜尋結果呈現出來,資料顯示這是一家工業企業,隸屬維蘭德集團,從事高科技工業,機械工業等等。
瞭解越多,楊永誠的臉色越是不可思議,他腦海裡的資料幾乎都是這種格式,每一處末尾都有著維蘭德的“w”標誌,但根據他在網上了解的,維蘭德工業並沒有那麼多超前的科技。
很顯然,它不是現在的維蘭德工業能擁有的,它源自未來。
粗略瀏覽後,楊永誠倒是發現這家企業制定目標的前瞻性,無論是對快速成形技術的預測,智慧機器的探索,或者是奈米機器在生物學上的運用,都是準確的,或許在未來它們就實現了。
那線索再度指向“炸月”的資訊,豈不是說它在未來是有必要的?
“這不好玩。”楊永誠搖搖頭,他是不會輕易相信的——除非有鐵證。但目前他最需要的是混下去。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個標誌上:“也許我能和它們做點生意。”
……
楊永誠在紐約停留了兩天,特地去收集維蘭德集團的資料,這家企業也重視宣傳工作,透過網路和報紙上的資訊,得知它們在軍工業以及高科技工業領域的實力,非常強大,資本也很雄厚。
他是有想法把它們近未來的技術在實驗室裡還原,驗證正確後再申請專利,並推銷給對方,這是一條生財之道。但短時間內,毫無基礎的他很難做好這些工作,只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