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生意後,約翰尼·維蘭德並沒有急著離開。
可能是比較投緣的原因,兩個人都有對待科學的熱情,志趣相投。
約翰尼的學術專精程度遠不如楊永誠,但也是必然的。他屬於那種對各行業都有一定了解的人,往往能把握好大局觀。而楊永誠呢,他熟知各門學科,堪比百科全書,無愧於“天才”之名。
也因為這兩人年齡差距不大,性格喜好相同,沒幾天就由生意夥伴轉為了喜好相似的朋友。雖然並不是那類毫無顧忌開玩笑,互相嘲諷的死黨,但能夠互相欣賞,比點頭之交要深厚得多。
他們天南地北的聊起來,楊永誠還有意推銷自己的其它專利,便扯上一些。事後約翰尼果然上鉤……他就對其中某些如特種材料、高強度鋼材、超硬鋁,或者相應的工業加工手段很感興趣。
楊永誠因為不熟悉,以前拿出技術後,沒有急急忙忙去申請專利……他自己事後惡補了,得知影響力不小,市場也是十億級別的。就比如特種鋼,在航母甲板或者潛艇方面尤為重要,而技術最強的是美俄。
除此外,其他國家的技術都跟不上。美俄兩國更是將它們列為嚴格保護的戰略物資,英國造的航母,都無法用到它盟友美國的頂級鋼材,可見該領域的壟斷性。楊永誠不搞這些——太厲害反而被限制。
他看好比現實強一些,可面向民用的。
雖然他青睞高科技,不太熱衷傳統工業,但不表示沒有人感興趣。
約翰尼·維蘭德比他更清楚這些技術的重要性,但問題是現實裡能否製造出來。
“如果能實現的話,我們願意以高價收購。”約翰尼表明態度,他摸清了楊永誠的性格,喜歡直接果斷。
楊永誠說:“先等我們在實驗室裡弄出來吧。”
約翰尼特別要求跟進這項技術:“前景很廣闊,如果你們能夠在實驗室裡做出來,潛在價值會非常高的。”
話到此,楊永誠也不敢誇海口:“盡力而為。”
他答應後,約翰尼才像個繁忙的大亨,私人飛機離開。
……
楊永誠的工作也正式開始。
幹細胞工程很令人期待,成功不光是轟動世界,其醫學市場潛力也無比龐大,至少有上千億美元——屬於典型“名利雙收”的領域。只要他能做到,並壟斷大部分幹細胞產業,一輩子都不再愁錢財。
目前他和尼爾森博士打好了關係,友情幫他拓寬學術思路。尼爾森也厚道的推薦給他很多幫手,再用自己的名義借給他實驗室。也省得楊永誠得等公司部門建設完畢,手續申請後才能幹活。
尼爾森博士特地推薦三名學生,都是本校的。
他們的年齡比自己還大,但楊永誠淡定的以公司老總的身份考核了他們。他相信尼爾森,但至少要在心中對員工有自己的定位,在安排任務的時候才會更加得心應手。他是希望快速搞定的。
透過這種考核方式,楊永誠選中一位名叫“安德魯·拉爾夫”的傢伙作為組長。他就讀碩士研究生,成績優秀,但不頂尖,沒有尖子生的傲氣,在動手能力上也是不俗,能很好的理解楊永誠的想法。
楊永誠就喜歡這型別,不用過多的解釋,他們清楚該怎麼做。
幹細胞的研究是一項繁雜、龐大的工作,難點就在於研究人員需要一點點的去實驗和測試。而楊永誠有個無與倫比的優勢:這些步驟都直接跳過。他已經掌握正確方法,就差在現實裡還原。
所以不需要助手有多少創造力,懂得按步驟做事就好。
也因為幹細胞工程的龐大,他先撿取幾樣重要的,比如分化造血幹細胞、分化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就對白血病有絕佳的治療效果;而神經幹細胞,它對腦部等神經系統疾病很有幫助。
培養、分化,再到臨床應用,語言表達雖然簡單,但裡面的每一步都能夠當做一門複雜的學科。
楊永誠現在則要全部搞定。
換做他以外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也不敢這麼做。
因為誰也無法保證步驟的絕對正確,同步實施的結果到最後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現在楊永誠的情況不同,為了節約時間,他把該是先後進行的步驟變為同時開始,既是自信,也是狂妄。
楊永誠用筆在白板上寫了一堆,回頭問:“你們能理解吧?”
“能跟上。”拉爾夫點點頭,“但如果把第三步驟如果能更詳細的話,會更好。”
“噢,讓我想想。”楊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