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期。兒童們對大千世界,特別是對於他們所看到或接觸到的各類職業工作者,充滿了新奇、好玩的感覺。此時期職業需求的特點是:單純憑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考慮自身的條件、能力水平和社會需要與機遇,完全處於幻想之中;
(2)嘗試期
11~17歲,這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此時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迅速成長髮育和變化,有獨立的意識,價值觀念開始形成,知識和能力顯著增長和增強,初步懂得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經驗。在職業需求上呈現出的特點是:有職業興趣,但不僅限於此,更多的和客觀的審視自身各方面的條件和能力;開始注意職業角色的社會地位、社會意義,以及社會對該職業的需要;
(3)現實期
17歲以後的青年年齡段。即將步入社會勞動,能夠客觀的把自己的職業願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觀條件、能力,以及社會現實的職業需要緊密聯絡和協調起來,尋找合適於自己的職業角色。此期所希求的職業不再模糊不清,已有的具體的、現實的職業目標,表現出的最大特點是客觀性、現實性、講求實際。
金斯伯格的職業發展論,事實上是前期職業生涯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就是說,是初就業前人們職業意識或職業追求的變化發展過程。
【薩柏職業生涯理論】
薩柏(Donald E。 Super)把人的職業發展劃分為5個大的階段:
1、成長階段
0~14歲,經歷對職業從好奇、幻想到興趣,到有意識培養職業能力的逐步成長過程。薩柏將這一階段,具體分為3個成長期:
(1)幻想期(10歲之前):兒童從外界感知到許多職業,對於自己覺得好玩和喜愛的職業充滿幻想和進行模仿;
(2)興趣期(11~12歲):以興趣為中心,理解、評價職業,開始作職業選擇;
(3)能力期(13~14歲):開始考慮自身條件與喜愛的職業相符合否,有意識的進行能力培養。
2、探索階段
15~24歲,擇業、初就業,也可分為3個時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