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司禮監擬道旨壓一壓便是,諒他們也鬧不出什麼動靜來。”
袁大海也道:“虎威之下,能有幾個不惜命的?只要皇上不發話,外朝能拿咱們如何?黨人向與千歲做對,不殺上幾個,他們便是不知道好歹,依屬下看,今後仍是應以霹靂手段對付黨人,冒一個,殺一個,冒一雙,殺一雙,殺得多了,總是會消停下來,全都殺了,卻是更好。。。”
。。。。。。。。。。。。
萬與那些官員士子在午門被活活杖斃的訊息傳得很快,有人聞之震驚,有人聞之默然,有人聞之膽怯,有人聞之失聲痛罵。
萬的上司,工部侍郎吳道常聞聽噩耗後,哭之甚哀,寫詩悼之:“我有白簡繼君起,與君同遊杖下矣。丹心留在天壤間,默默之生不如死。”
身為萬同僚,工部之內東林黨人激憤之下,聚於工部大堂,呼喝口號,要為萬討回公道。各部聞之而來者甚眾。
而東林黨的大本營都察院內,此時也是鬧翻了天,群情激憤之下,楊漣也無法阻止御史們採取行動。
李應升聽聞萬與數十位不畏強暴的官員士子之死後,痛哭萬分,如聲援楊漣二十四罪疏般再上《懇念死諫之臣》一疏,為萬和那些無辜枉死之人鳴冤。疏中直呼廷杖不可再,士氣不可折!魏忠賢為狼,而袁大海為狽,狼狽為奸,大禍已不遠 ,今皇上負殺諫臣之名,臣不僅為萬冤,更深為皇上憂!
顧大章卻從萬和官員士子被杖死一事,想到魏忠賢已兇相畢露,會大開殺戒,心有膽怯,便勸楊告假或辭官,一方面避一避風頭,另一方面或許能延緩一場清流之禍。
他苦口勸說楊漣:“楊公一日不去,那魏忠賢一日不安!只要楊公一去,魏必定不敢再生兇心,如此,禍事便能稍緩也!”
楊漣卻是拒絕道:“我已將母親大人與妻小送歸故里,隻身留在京中,便是要與魏閹相抗到底!眼下正值鬥爭關鍵時刻,前有葉志選、後有萬等人捨生取義,左公又身陷東廠,當此時刻,我輩更是要拋頭顱,灑熱血,以一身浩然正氣與魏閹拼死相抗,如何能臨陣退縮,倘若我棄大夥遠去,今天下人如何看我!”
楊漣早已把母親和妻小遣回故里湖北,隻身留在京城,一方面想看一看魏閹究竟能禍害到什麼地步,另一方面也在等內廷和高攀龍的訊息。但他也不是沒有想到最壞的結局,因此他將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兩句詩“生亦做人傑,死欲為鬼雄”書寫在堂上,以示自己之心已決。
“楊公心意,我等如何不知,然魏已祭起屠刀,皇上又接連不朝,機會不待我輩,若楊公再執迷,怕殺身之禍不遠矣!”顧大章知楊漣再等什麼,但黃尊素的離去讓他感到勝利無望,為東林今後計,此時還是退讓的好,若是一舉事敗,則東林再無東山復起之機,朝中正人也將被魏趁勢清掃一空,至那時,還有何機!
“我跟魏忠賢的賬還沒算,不是我死就是他亡!只要我一天不被罷官,我就一天跟他鬥下去,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大明天下!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死有何懼!”說這些話時,楊漣態度堅決,神情凜然,看得眾人都是一凜。
見楊漣執意不肯離去,顧大章無奈,只好長輯一禮,說道“既然楊公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我顧大章也無甚好怕,就讓我們這些潑心漢與那閹賊鬥到底,大不了一死報國而已!然萬等人絕不能枉死,還請楊公帶領我等為萬討回公道!”
“此事正是我要做的是。”
楊漣微一點頭:“可由胡大人上疏為萬鳴冤,並與你們一同前往內閣向葉韓二人施壓,逼迫他們出面解決,如此,我輩也稍有緩息。而我則坐鎮都察院,聯絡各方人士,以待明日朝會發難,皇上一日不朝可以,兩日不朝可以,但恐不會三日不朝吧,只要皇上上朝,我輩便能為國除賊。”
見楊漣對皇上上朝這麼肯定,顧大章等人皆是一振。
“你們這便去分頭行事,今日總要內閣出面,斷不能再使他們做了縮頭烏龜!”楊漣恨葉向高和韓老奸巨滑,要趁此機會讓他們再受非議。
“好,大洪且在院中聽我等訊息。”
顧大章等人覺得此法可行,當即要御史胡良機也上疏為萬鳴不平,並聲討魏忠賢。
胡良機早就義憤填膺,得此任務便立即上疏,先是質問:“皇上真以為人言不足畏嗎?”接著他引用《大明律》,指出“律例,非叛逆十惡無此死法”,在疏尾他斷言魏忠賢就是當今的劉瑾,袁大海與東廠更是助紂為虐的奸邪,如不嚴懲之,百官心寒。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