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唸完這首自己早已做好的絕筆詩,萬最後一眼瞧向午門,那一刻,他的眼神是那麼的堅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鬧內閣(上)
欲為朝堂扶日月,先從君側逐豺狼。
願將一縷萇弘血,直上天門訴玉皇。
好一首絕筆,好一個萬!
不管雙方的政治立場是如何對立,萬的這首絕筆詩還是讓袁大海深深的震憾一回。
他不能否認,萬的這首詩很高大,十分的高大,甚至能夠與那“去留肝膽兩崑崙”相較高低,從這首詩中,他能清晰的感受到萬內心深處的信仰。這種信仰姑且對與不對,但其所表達出來的浩然正氣是袁大海永遠無法比肩的。
站在雙方不同的角度看,萬做的沒有錯,那些爭相搶著受刑的也沒有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訴求,同樣,袁大海也認為自己沒有錯,他的所做所為都是正義的,或許,錯的只是這個有些詭異的時代吧。
佩服歸佩服,該做的還是要做。
萬死了,與那幾十號官員士子一樣,無聲無息的死去,留下的只有午門前那道鮮紅的血殤。
那些被杖斃的官員士子無一不是被打得血肉模糊,下半身如從血水中浸過般,碎肉、細骨、以及粘粘的骨髓與衣服混合在一起,讓人作嘔欲吐。
就連那些行刑的番子這會也一個個好像虛脫般,連正視受害人的勇氣都沒有了,只在那呆呆的看著手中的刑棍,偶爾會機械的用袖腳拭去粘在棍上的血肉。
人群,早已散了,飽讀聖賢之書的官員和士子們無法忍受嗆鼻的血腥,更無法忍受眼前活生生的慘劇,他們哭叫著,鬼吼著四散而去。四散的同時,午門前發生的一切也迅速蔓延開來。
袁大海親手為萬的屍體披了一件外衣,於其說是尊重,倒不如說他不想再看到萬已被打得稀巴爛,都能看到白骨的屁股。至於其他人,卻沒有這個優待,在冷酷的命令下,番子們麻木的上前將屍體拖離午門。
人死,俱了矣。
自己應該滿意了吧?那些眼神之中飽含恐懼與敬畏的人群,難道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嗎?
屍體被拖至遠離午門處,等待著他們的家人前來認領。
留下藍國安善後,袁大海頭也不回的向午門內走去,他要去向魏忠賢稟報剛剛發生的事情,並請求他的支援,或者說,請求皇帝陛下的支援。
皇權,永遠是最好的外衣,有了這層外衣,就不必怕那些手握兵權的東林黨人會來“清君側”。
………………
“千歲,杖一人為杖、杖百人亦為杖;斃一人不足以揚威,斃百人亦不足震攝,杖斃任何敢犯千歲虎威者,方為廷杖正道也!”
“官員士子視廷杖為兒戲,出口挑釁東廠,冒犯的絕不是屬下,而是千歲的虎威!對此等狂妄之徒,寧殺錯,無放過!”
乾清宮內,袁大海聲嘶力竭極力勸說著被訊息驚到的魏忠賢。他不斷的用激昂的語氣表達自己呈述的內容,以使魏忠賢的情緒亦能被他調動,起到同仇敵愾的作用,唯有如此,魏忠賢才能體會到杖斃那些以廷杖為榮官員的重要性,進而不去追究袁大海的擅為。
“寧殺錯,無放過,敢有犯千歲虎威者,一律杖斃!好,這話說得好,殺氣凜凜,我輩之中要多幾個如袁千戶這樣的,那東林黨人何以敢一而再,再而三的視我內廷為大敵呢!”
王體乾成了袁大海最大的支持者,他欣賞袁大海的這份殺氣,在他看來,殺氣便是陽氣,而內廷缺的就是這種堂堂正正的陽氣!以陰謀詭計私下殺人,太過陰柔,成與不成總是讓人覺得有所遺憾,然這種悍然行兇之舉,卻是能讓內廷聲威更顯天下。
“人都被你打死了,咱家還有什麼好說?難道還能殺了你,為那些人償命嗎?”
魏忠賢一向對王體乾的話言聽計從,見他贊成袁大海,便也點了點頭,但卻說道:“不過事情鬧這麼大,死了這麼多人,外朝豈肯幹休?你們還是得趕緊拿個章程出來應對才是。皇上這會正痛心著,萬不能讓外朝煩擾了他。”說完小心翼翼的朝後宮看了眼,這會李永貞和奉聖夫人正陪著皇上呢。
王體乾微一沉思,說道:“無須多費心,外朝再敢多言,一律斃於午門,好叫文武百官知曉,廷杖這法,萬不可以身再試!”說完朝袁大海看了一眼,讚許道:“有袁千戶這等敢為之人,內廷不用起來,卻是不智的。當真鬧得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