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那西域各國怎麼辦?怎麼說現在那裡還有三十多個屬國,不能一下都平了吧?”
劉據想了想說道:“那就暫時不動,把西域總督府為西域都護府,可以讓他們存在,但必須要聽我們的。你們把這些都記下來,明天交給內閣討論。”
“好,這事我來辦。”李仲元答應著,把剛才說的都記了下來。
劉據等他寫完了,才又問道:“還有一件事,東海和南洋的總督選誰?這事已經拖了快很長時間了。”十年前,周家羽在返回東海群島時遭遇風暴,海船沉沒,周家羽身亡。後來,劉據就派了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去做這個總督,一干就是十年,現在也到了該回來的時候了。至於南洋那邊,一直是程子豪負責,劉據兩年前就想調他去當海軍總司令,可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海軍方面報來的那個趙卯還可以,他是趙充國的兒子,我看可以讓他去東海。”趙充國也出自神箭營,當年跟隨周家羽去了海軍,後來一直做周家羽和公孫敬聲的助手,如果不是他比周家羽和公孫敬聲年長,說不定這個東海總督早就是他的了。
劉據想了想,又搖了搖頭:“既然他老子去過東海,就別讓趙卯再去東海了,讓他去南洋當總督吧,至於東海,我想讓田千秋去。”
李仲元皺了皺眉,問道:“他是一個文人,去東海合適嗎?”劉據和張全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東海群島的總督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倭人徹底剷除。這麼多年以來,劉據想方設法向東海群島移居了五十多萬人,而那裡的原住民已經從開始的上百萬降到了現在不足十萬人。
“我看可以,那裡已經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能夠融進我們就留著他們,如果不能就讓他們自生自滅。不管怎樣,這個地球上再也不會有什麼日本人了。”
劉據說完,停了一下,又對張全和李仲元說道:“我們寫得那本書要抓緊了,把該記的都記下來,然後再進行分類,現在看來,我們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我們的後來人了。”
………【第102章 大結局(上)】………
自從太子劉進死後,劉據對朝廷的各項政務過問得越來越少了,他把大多數國家大事都交給了桑弘羊和霍光主持的內閣去處理,而他自己則整日和張全、李仲元在一起。外人不知道他們三個整日裡躲在博望苑裡幹什麼,只看到張全和李仲元這兩位重臣天天往那裡跑。
從皇長孫劉洵五歲之後,張全和李仲元開始隔三差五的給他授業,張全的孫子張雄、張英,孫女張琳、張欣,還有李仲元的孫子李興漢都先後成為劉洵的伴讀。而張全與李仲元授課的內容則是五花八門,從天文地理到人文歷史,從軍事兵器到拳腳刀棍,從市井風俗到治國方略,幾乎囊括了各個領域,就連歌曲舞蹈都不放過。而這幾個小傢伙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長,這讓劉據等人十分欣慰,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敢再把劉洵送去軍隊了,就連軍校都沒給他進。
漢元一百二十年,李陵率領軍事顧問團在安息生活了五年之後返回長安,劉據並沒有因為劉進的死而怪罪於他,繼續委以重任。同年,第二批軍事顧問團由張棟率隊啟程前往安息。其間,羅馬由於內戰,沒有機會東顧,安息人也漸漸放鬆了警惕,張棟回國之後,安息人也就沒再向大漢請求援助,由漢軍訓練出來的近十萬安息軍則被安息王接手,從而增加了安息王對全國的控制。而卡雷基地也失去了它原來的作用,成為漢朝商賈休息歇腳的地方,大漢與安息的第一次軍事合作就此結束。
直到二十多年以後,羅馬總督克拉蘇率重兵進攻安息,而安息軍則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將羅馬軍團引到卡雷附近,結果,包括克拉蘇父子在內的所有羅馬人都沒能逃脫,大部戰死,小部被俘。卡雷之戰後,羅馬與安息的戰爭進一步升級,而卡雷之戰的勝利讓安息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漢軍給他們自身帶來的變化,他們再一次請求漢朝的援助,大漢與安息的軍事交流再次活躍起來,卡雷基地再次被啟用。
從劉洵十三歲開始,他每天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進內閣學習處理各種政務。他每日裡檢視內閣已經批覆的各地的奏章,對其中不解的地方進行詢問,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和劉據討論一下當前的局勢。這一天,劉據又把劉洵召來單獨談話。
劉洵喜歡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他的疑惑:“皇爺爺,病已有一事不明,中原連續三年都遭天災,尤其是今年最重,豫、並、冀、青、徐這五州不是洪災就是旱災、蝗災,數萬人喪生,兩百萬人流離失所,可為什麼國庫的存糧還在不斷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