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淮南軍一到洪州就佔據最有利的地形的話,劉楚就不得不選擇全力守城;但如果淮南軍放棄那個最適合安營紮寨的地點,劉楚必然以為這是淮南軍的重大失誤,從而選擇率領大軍出城佔領那個地點,以進攻的手段來擊敗淮南軍。
而這個地點雖然適合安營紮寨,但相比於洪州城池,在防守上顯然又有所不如。
淮南軍只要把握住機會,完全可以在野外一舉擊敗劉楚。
等到劉楚率領的主力被擊敗了,接下來不管是勸鍾匡時投降還是直接攻城,淮南都佔有主動權。
這個計謀說起來簡單,卻是針對了洪州如今的實際局勢,以及劉楚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做出來的,若是換了一種場景只怕就要失效了。
不管如何,李神福等人都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想明白自己的計謀,這一點楊渥還是很欣慰的。
這些淮南的將領都是身經百戰之人,不僅驍勇敢戰,而且經驗豐富,這是淮南能夠屢戰屢勝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其他南方勢力的軍隊除了士兵戰鬥力低下外,將領能力不足乃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比如虔州刺史盧光稠,他麾下的譚全播就是一個不錯的人才,虔州士兵也算不錯,可惜其他虔州將領太過無能,使得虔州的地盤始終無法擴大,只能困守如今的兩州之地。
確定了用兵方略後,第二天,秦裴統領大軍從廣陵出征。
這一次,與遠征濟州島的領兵將領差不多,除了秦裴等少數幾個老將外,多數將領都是從各軍中抽調出來的年輕將領,這也是為了給更多的年輕將領以磨練和立功的機會。
至於說因為用了較多的年輕將領而導致攻打洪州的行動失敗的可能,楊渥卻是一點都不擔心,要是同等兵力下淮南軍還被江西軍隊擊敗了,那就說明淮南軍隊的問題有些大了。
更何況,這些年輕將領即便再怎麼缺少實戰經驗,但相比於江西軍隊卻是要好很多的,至少這幾年南征北戰,上戰場的機會可不少;而洪州軍隊除了幾年前攻打歙州的那一次外,這些年就很少與其他藩鎮打仗過。
在這種情況下,楊渥自然選擇了將此戰作為給年輕將領刷經驗的機會。
不過楊渥的得意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不久之後就有訊息傳來,他派去福州的使者被王審知殺了!
“王審知這是吃了熊心豹子嗎?連孤派過去的使者他都敢殺,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做的?”楊渥怒不可遏,在書房中大聲怒吼著。
“大王,聽說是咱們派去的這個使者張知遠在福州太過傲慢無禮,那王審知忍無可忍才將其殺了,這麼看的話倒也不完全是想與我淮南交惡啊!”一旁,高勖連忙提醒道。
張知遠到底在福州做了什麼事情才使得王審知不顧淮南的憤怒將其殺死,這一點楊渥等人都不知道,不過有一些流傳出來的訊息卻表明,這個張知遠乃是自己找死。
從道理上來看,王審知之前對淮南的態度應該是比較親近的,至少王審知並沒有與淮南交惡的打算。
刁彥能從江西打探到的訊息也同樣證實了這一點,王審知並沒有加入馬殷組建的那個反對淮南的聯盟,而是直接拒絕了馬殷的使者。
從這些跡象來看,流言中張知遠是因為太過倨傲無禮才被王審知所殺,這一點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所以高勖的態度明顯是不主張因為這件事就與福建交惡,既然之前那個使者沒有好好履行他應有的職責,那麼就換一個合適的使者,向王審知表明之前張知遠所為只是他自己的私下所為,與淮南無關,更不應該因為此人而壞了淮南與福建的交情。
想必王審知見到淮南的舉動後自然會明白何種選擇對對他最為有利。
殷文圭更是表示,當初選擇張知遠出使乃是他一力推薦的,如今張知遠鬧出這麼大的事情來,他也應該負起主要責任。
所以他主動提出願意充當使者,再次出使福州,以彌補自己的過錯。
聽了兩人的話,楊渥有些哭笑不得。
張知遠固然有錯在先,但他畢竟是淮南派去的使者,被王審知給殺了後,難道淮南不僅不報復回去,反而派人去跟王審知說,“那個張知遠肆意妄為,你們把他殺了這一點做得很好”嗎?
“看來這些讀儒家經典讀多了的人,腦子還是不可避免的被儒家的那一套給洗禮了。這高勖和殷文圭還是比較重視實務的人,他們尚且都是這麼一種想法,由此可見,那些滿腦子都是仁義道德的讀書人的思想該有多迂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