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也不說什麼,也不回信。
偶爾我在黃昏時出門,他恰好就站在電線杆下,雙手插在口袋裡,相當沉著也相當溫柔平和的眼神朝我望著。我直直的走過他,總是走出好幾步了,才一回頭,看他一眼。
這半生了,回想起來,那個人的眼神總使我有著某種感動,我一點也不討厭他。
兩年之後,他畢業了,回港之前的那封信寫得周詳,香港父親公司地址、家中地址、電話號碼,全都寫得清清楚楚。最後他寫著:“我不敢貿然登府拜訪,生怕你因此見責於父母,可是耐心等著你長大。現在我人已將不在臺灣,通訊應該是被允許的。我知你家教甚嚴,此事還是不該瞞著父母,請別忘了,我要娶你。如果你過兩三年之後同意,我一定等待……。”
那時,我正經過生命中的黯淡期,休學在家好幾年,對什麼都不起勁,戀愛、結婚這種事情不能點燃我生命的火花,對於這一個痴情的人,相連的沒有太多反應。
後來,那種藍信封由英國寄來,我始終沒有回過一封信,而那種期待的心情,還是存在的,只是不很鮮明。如果說,今年有人求過婚,那位溫柔的人該算一個。
等到我進入文化學院去做學生的時候,姐姐出落得象一朵花般的在親戚間被發現了。那時候很流行做媒,真叫“一家女,百家求”。我們家的門檻都要被踏穿了。
每當姐姐看不上的人被婉轉謝絕的時候,媒人就會說:“姐姐看不上,那妹妹也可以,就換妹妹做朋友好啦?”
我最恨這種話。做了半生的妹妹,衣服老是穿姐姐剩下來的,輪到婚姻也是:“那妹妹也可以。”好像妹妹永遠是拿次級貨的那種品位。每一次人家求不到姐姐,就來求妹妹,我都給他們罵過去。
那一陣子,三五個月就有人來求親,反正姐姐不答應的,妹妹也不答應。姐姐一說肯做做朋友,那個做妹妹的心裡就想搶。
那是一個封閉的社會,男女之事看得好實在,看兩三次電影就要下聘。姐姐就這麼給嫁掉了。她笨。
我今生第二次向人求婚還是在臺灣。
那是我真正的初戀。
對方沒有答應我。我求了又求,求了又求,哭了又哭,哭了又哭。後來我走了。
到了西班牙,第一個向我求婚的人叫荷西,那年他高中畢業,我大三。他叫我等他六年,我說那太遙遠了,不很可能。
為了怕這個男孩子太認真,我趕快交了一些其他的朋友,這其中有一個日本同學,同班的,家境好,還在讀書呢,馬德里最豪華的一家日本餐館就給他開出來了。
這個日本同學對我好到接近亂寵。我知道作為一個正正派派的女孩子不能收人貴重的禮物,就只敢收巧克力糖和鮮花——他就每天鮮花攻勢。宿舍裡的花都是日本人送來的,大家都很高興,直到他向我求婚。
當我發現收了糖果和鮮花也有這種後果的時候,日本人買了一輛新車要當訂婚禮物給我。當時宿舍裡包括修女舍監都對我說:“嫁、嫁。這麼愛你的人不嫁,難道讓他跑了嗎?”
我當然沒有收人家的汽車,兩個人跑到郊外樹林裡去談判,我很緊張——畢竟收了人家的小禮物也常常一同出去玩,心虛得緊,居然向著這個日本人流下淚來。
我一哭,那個好心的人也流淚了,一直說:“不嫁沒關係,我可以等,是我太急了,嚇到了你,對不起。”
那時候我們之間是說日文的,以前我會一點點日文。半年交往,日文就更好些,因為這個朋友懂得耐心的教,他絕對沒有一點大男人主義的行為,是個懂得愛的人,可是我沒想過要結婚。我想過,那是在臺灣時。跟這日本同學,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在戀我,我迷迷糊糊地受疼愛,也很快樂,可是也不明白怎麼一下子就要結婚了。
為了叫這個日本人死了心,我收了一把德國同學的花。我跟德國同學在大街上走,碰到了荷西。我把兩人介紹了一下,荷西笑得有些苦澀,還是很大方地跟對方握握手,將我拉近,親吻了我的面頰,笑道再見。
當年害慘了那位日本同學,後來他傷心了很久很久。別的日本同學來勸我,說我可不可以去救救人,說日本人要自殺。自殺其實不至於,我十分對不起人是真的,可是不肯再去見他,而兩個人都住在馬德里。他常常在宿舍門外的大樹下站著,一站就好久,我躲在二樓窗簾後面看他,心裡一直向他用日文說:“對不起,對不起。”
學業結束之後,我去了德國。
我的德國朋友進了外交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