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算術提到比袁雪梅多一分上,她們兩個才打了個平手,袁江他認為只有這樣他這個灣才能過一個平安年的。
聽到這個訊息,幾多歡喜幾多愁。
陳義華聽到這個訊息,真是喜出望外,手舞足蹈。他知道他聰明,所以他的兒子也應該聰明,只是他是富農成份,讓兒子加入不了小先隊,不能成為少先隊組織的光榮的一員,他為此而感到沮喪。
他想到了兒子的成績是那樣的棒,他要讓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勤勤懇懇地學習,他就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家裡,他單獨給他騰出一個小二間(就是農村的房子是一間一間的,把一間橫斷一分為二,每一間就叫小二間)的屋子,供他學習和堆放學習用品用,同時也把家中的洋油(煤油,因為解放初期要進口,所以人們就稱它為洋油,同樣稱火柴為洋火)燈的燈芯弄得大一些,粗一些,讓燈光亮一些。
他知道,要想學習成績好,還要所學知識全面,就得多看課外書。他也在想如何能讓建國多一些課外書及複習資料的,他想到了兩個方法,一是從袁江等所有的熟人處借,這樣資料就會多一些,但他的熟人有限呀,他就想透過袁江向他的同事借;二是他進城到書店去買,這也很有限的,因為一年間他很難進幾次城的,大不了就暗三四次,還有有時是被批鬥的時候,自己又不方便的,這樣他也委託他老表袁江進城的時候去書店給他看看,順便也給建國帶一些資料回來。
他陳義華左想右想,東想西想,也只能從這兩個方面來給他的聰明的兒子創造條件。
陳義華說到做到,他想好後的第二天就收拾東西,騰房間,弄燈具,同時也給袁江說了,袁江也滿口承認了。
餘小珍聽說了兒子建國考了學校的第一名,她滿心高興,但沒有義華衝動,他為兒子有這樣的成績感到高興和自豪。
她其實也知道,她的兒子應該聰明的,因為她雖是地主之女,但也是讀過書的,而且成績也還不差的,如果不是新中國成立了,她也應該是一個大學生的,她老公義華也是讀書之人,所以他們的兒子不會笨到哪兒去的,這就應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會打洞。”
她作為一個婦人家,沒有男人考慮得那麼周到,她只想在生活上多照顧一下兒子,就是說給他穿好的,吃好的,多給他吃些零食,她悄然無聲地做了成諾,她也在默契地實踐著自己的成諾。
陳德理在聽到時,他覺得他陳家是最棒的,不論是在解放前,還是在新中國。在解放前,他們陳家靠自己辛苦,掙得眾多家業,也博得眾人的好評,在青林,在地主一級的人物中,他們家是最受擁戴的;解放後,雖然他的兒子義華經常挨批鬥,但也保持了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吭不哦,不屈不悲的,現在孫子上學了,才讀一年級,又贏得了整個公社的第一名了,這是他陳家興旺的表現呀,你說他能不高興和興奮嗎?
陳建國雖然考了第一名,但他對於未加入少先隊的事還在耿耿於懷,他人年少,總在想,這是為什麼呀?怎麼會這樣呀?不管他怎麼想,他都想不出結果。這,也耗費了他不少時間,不過也因為這件事,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思維,更多的成熟。
袁家人聽到陳建國考了第一名,以及劉香菊和自己家的雪梅同時考了第五名,就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高興,感覺到學堂灣正在復甦和興旺。
劉家一家人聽到這個訊息,就與其它兩家的感覺大不一樣了。
劉行知得到這個訊息,覺得自己的女兒才應該是最行的,應該考第一的,因為他是公社書記,是公社的一把手,再說,加入少先隊的事,你陳建國不是沒站擾邊(沒有加入的意思,是方言)嗎?憑什麼你考第一?他為此加深了對陳家人的歧視,也正因為這樣,他更加對陳義華的憎惡了,他就更想多批鬥陳義華了,他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呀?
唐秋蘭聽到這個訊息後,她覺得他們三個孩子相差不遠,還有她認定第一次他們三個的成績是一樣的,怎麼這次就建國考到前面去了,而香菊和雪梅只得了個第五呢?她估計是考場發揮失誤,所以她在心裡就輕鬆多了,只要把女兒管好,讓她多下點功夫,一定能趕上建國的,所以她就想在下學期多關心的照顧一點,讓香菊能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
在學堂灣,只有劉行知的心態不正常,其餘的人基本上都還正常的。雖然劉行知一人的心態不正常,但也給學堂灣人過春節帶來了一點點的不和諧不愉快。
因為他把這個看得太重,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