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房子中間的小院壩上開始了一天的晨讀。今天早上,他們在讀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曲項向天歌。

這是老師昨天教的課文,老師要求學生們在今天上課前就能背誦和默寫,而且要進行檢查和測試的,所以今天,陳建國比往常起得要早,提前二十分鐘他就起床了,他起床後就吆喝著,把其它兩個女孩也吼了起來,這樣,他們三個起來後就往院壩走,院壩裡安了一張石桌,石桌上面刻有一副銜三(是農村人喜歡玩的一種很簡單的棋)的棋盤,他們三個來到石桌邊,圍著石桌的石凳坐了下來。他們坐下來後,就開始在那兒讀書了,他們三個各讀各的,尤如在進行一場歌詠比賽,進行著男女聲輪唱。陳建國讀了五遍就背得了,雪梅讀了八遍了背得了,最後就剩下香菊了,她整整讀了十五遍而且還是在他們兩個的幫助下才算勉強背得了。

在三個都能背誦後,他們接下來就是默寫,三個人都能一字不差地默寫過關,他們三個也很高興,就開始在那兒混時間,等飯吃了,因為他們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了。

他們吃過早飯,就上學去了。

第一節課是語文課。上課鈴聲一響,江老師就走進了教室,她沒有忘記她昨天說的話,在搞完起立,敬禮的這些禮節後,江老師就說話了。她讓同學們拿出本子,默寫昨天教的一首古詩。

同學們寫完後,就交上去了。老師在同學們交本子的時候,就一一看了,閱了,然後就開始進行評講,說到只有十二個同學是全對,其中就有陳建國,袁雪梅和劉香菊三個。因為他們坐在一排,極易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他們三個也相互間看了看,會心地笑了。

第二節也是語文課,江老師開始講解這首古詩的詩意,整整用了一節課的時間,才把這首古詩基本講完。

第三節是算術課,是袁江,他在上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第四節是美術課,是汪風玲老師的課。

這一上午的課就上完了,單純的內容是枯燥無味的,但老師們能寓教於樂,也能讓學生們聽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的。

時間已經是一九六六年的十二月(陽曆)上旬了,也就是說一九六六年還剩下最後的二十來天了,學校準備在新年發展一批少先隊員,給一年級十個名額,一年級也只有陳建國他們一個班。

袁老師接到這個任務後,他覺得這個任務有點刺手。因為同學們的表現都可以,假設說以成績來評定再加平時表現的話,前十名中有兩個同級不可能被評上的,因為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像陳建國這樣的狗崽子(地富反壞分子的子女)是無法評上的,可陳建國在班上及至學校的表現都是一流的,不評他可能這個一年級就沒人敢比,沒人能比了。

袁江在內心認為,應該評上陳建國的,另一個同學方小娟也應該評上的,他們兩個的表現出色,成績也出色,有什麼理由不評他們呢?難道就因為他們是所謂的狗崽子嗎?

他與江老師商量了一下,江老師說袁老師是班主任,又是以前的老校長,有什麼事他自己看著辦就是了。

袁江最終做出了決定,將陳建國和方小娟連同其餘的八名同學一起報上去了,當然這十名同學中既有劉香菊,也有袁雪梅。

學校副校長丁有亮看到這一張入隊名單中有陳建國和方小娟,他不敢怠慢,立即就把這事請示了校長陽萬明,校長認為不妥,但他也知道,陳建國和方小娟的表現不僅在小學一年級而且在整個學校都是數一數二的。他覺得他們兩個應該加入少先隊,可現在是唯成份論,唯階級論,如果有哪一點失誤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他將是洗也洗不掉,甩也甩不掉,是屁股巴狗屎——倒巴一團。他決定明天就去縣文教局,把這個事情問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陽成明從城裡一回來,就把丁有亮喊了過去,向他傳達了縣文教局的精神,說是現在這個時候在風口上,不能輕舉妄動,一定要小心翼翼,最後陽萬明讓丁有亮去做袁江的工作,讓他主動把陳建國和方小娟的名字撤下來。

丁有亮副校長接受了陽校長的任務後,馬上讓學校辦公室的小劉到初三年級組的辦公室去把袁江叫來。

袁江跟在小劉後面來到了副校長辦公室,見丁有亮副校長端正地正襟危坐在那兒,一臉嚴肅的樣兒,他頓時心裡就犯嘀咕了,肯定是頭次報小先隊員的事情,這種情形看來陳建國和方小娟是戴起草帽打陽塵——沒望頭了。

丁有亮召喚到:“袁校長來了,坐。”他邊說邊用手指了指凳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