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會面開始,簡就想把安德魯招到雜誌來。在貢德·納斯特那筆大注資成功後,他們開始重新討論安德魯加盟的事情。《連線》的成功已是公認事實,而隨著網際網路媒體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連線》必然還有更大的成長。安德魯很激動,第一輪融資他就有所貢獻。他與路易斯討論了全球資訊網對商業性線上服務的影響。全球資訊網讓這些服務過時了。這只是正在浮現的諸多商業機會中的一個。安德魯自詡做事很實在,但和路易斯聊天時,他感覺到,這是歷史上少有的機會,如果因為猶豫而推遲決策,今後恐怕要花大價錢彌補。安德魯從斯特林·柏約辭職,成了《連線》的技術長。這個頭銜歸功於他對電腦業的長期關注,其實他哪方面的工程師都不是。他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為《連線》的網路業務寫一份商業計劃書。
。←蟲工←木橋 書←吧←
第37節:“熱連線”的誕生(5)
沒多久,安德魯開始認為,他必須對公司的網路運作擁有絕對控制權。有好幾個月,他一直等待著出手的機會。“斯特爾知道一些我不明白的事情,所以我不能立刻把他趕走,”他後來這樣說。他和所有人交朋友,全力投入商業計劃書。
顯然,幾乎所有網路工作者都認定一個短期解決方案:賣廣告。安德魯知道整數的力量,如果《連線》雜誌一個整版廣告賣9000美元,那麼連線網頁上一個小橫幅廣告則要賣1萬美元,最少放3個月。如果沒人看到這個廣告——讀者行為無法預測——那麼第一批贊助商將有機會了解一下這種新技術,還會獲得大量額外支援,並在所有行銷活動中出現他們的名字。連線這個支援廣告的新網站,取名為“熱連線”(HotWired)。路易斯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它意味著,當革命突入其他媒體時,連線的品牌有可能延伸到新領域。
沒人相信,“熱連線”那1萬美元一條的贊助價格可以長時間矇混客戶。電腦螢幕的解析度很低,廣告又那麼小,一旦讀者滾屏,它就消失不見了。對客戶而言,這些廣告只是進入一個新媒體演示會的入場券罷了。一旦學完課程,他們需要更好的理由才會繼續給予支援。
路易斯和安德魯需要提供的僅僅是一個遠景。1994年2月的《連線》上有篇文章報道了一本流行商業書《一對一的未來》(The One to One Future)的理念。該書作者瑪撒·羅傑斯(Martha Rogers)和當·佩柏(Don Pepper)認為,與大眾媒體的消亡對應,大眾市場也會消失。一旦出版者多元化,讀者也會被分隔成越來越小的群體,於是廣告也變得異常精確。路易斯和安德魯想把“熱連線”建成一個會員制、密碼登入的系統。這樣就能把讀者的精確資訊提供給廣告客戶,廣告也可以精確投遞到特定使用者。這種目標精確的網上廣告,將成為非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最終形式。由於每個買家都可以找到每個賣家,網際網路上的資本主義將既是極端現代,又有妙不可言的原始特徵。
儘管《連線》具有反對既定規則的叛逆精神,但路易斯和安德魯仍想泡製一個計劃,把網路草根力量套上《連線》的商業籠頭。但那些深刻了解新媒體特性的人卻是另一番想法。他們知道,網路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是它的開放性和非商業性。他們喜歡瀏覽和發掘日益增加的個人網頁,裡面有個人簡歷、家庭相簿,還有各種小論文,那是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的業餘研究。他們認為,《連線》應該鼓勵讀者為網路創造內容,他們希望創造一種輕鬆環境,人們可以在其中電子對話。路易斯和安德魯的廣告計劃的核心,是使用者註冊系統,這和“洞穴”的想法完全不同。一個註冊系統只會在《連線》的網站周圍豎起高牆,把它隔離在更廣闊的網路之外。
“洞穴”哲學的積極闡釋者是霍華德·萊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他是凱文·凱利推薦給路易斯的,現在是“熱連線”的執行主編,他身著亮紫色外套,頭戴淺頂呢帽,鞋子刷得跟凡高一幅著名油畫的天空一個顏色。1968年他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個小學校獲得學士學位,他提交的高階論文是《思維爆炸及其方法》(Mind Blowing and Its Methods)。這篇論文涉及大量的自我實驗,在完成論文後,霍華德繼續他那充滿危險的參與性新聞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擴充套件意識。霍華德不是一個線性思維的人,他喜歡諷刺、雙關,或者從遙遠的學科挑選一些例子來解釋生命中令人興奮的轉折。“我們的投稿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