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中已感到新秋的涼意了。“相思”,這裡指對故國的懷念。我對故國懷念之情,已經使我兩鬢如霜了。這兩句感情是非常沉痛的,如果僅是一種微淡的感情,不可能使人兩鬢成霜的。“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這兩句,表面上是寫夢境,是寫天上的銀河,實際是寫現實,是寫人間的風浪。夢寐中彷彿我跨在海底枯桑之上,它似乎又變成桑田了。淪海桑田,是說人世間的變化。江山易主,這不就是淪桑之變嗎?我看盡了銀河上的狂風巨浪。銀河是不會有什麼風浪的,寫“銀河”,一是點明七夕,一是暗示人世間的狂風巨浪我都已閱歷遍了,說明詩人經受過了亡國之恨的巨大創痛,同其他詞一樣,表現他晚年的悽苦之情。(何林天)
好事近
漁村即事
孫居敬
買斷一川雲,團結樵歌漁笛。莫向此中輕說,汙天然寒碧。短篷穿菊更移棖,香滿不須摘。搔首斷霞夕影,散銀原千尺。
詞題為“漁村即事”,倒不如說是“漁村即景”,詞人作為一個漁村晚景的觀賞者,目之所及,首先是這樣一幅畫面:“買斷一川雲,團結樵歌漁笛。”主人公面對的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漁家村落,此時此刻,抬頭仰視可見川穀上下,雲霧縹緲,側耳俯聽,可聞樵夫長歌、漁舟短笛、聚集交響。一個“買”字,用得奇兀。買山川之雲,實從“買山”典故活用而來,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中寫道:“支道林(遁)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許由買山而隱。”後因以買山指歸隱。詞人此用一“買”字,既有“領略”之意,又暗含心慕隱逸之志。面對這一派寧靜恬適的漁村晚景,觀景人實已神愉目悅,心滿意足。因而緊接二句胸臆直出:“莫向此中輕說,汙天然寒碧。”是的,如此佳境,置身於中,無須再說三道四了,否則將有汙這一塊寒玉似的清幽蒼鬱的大好自然風光。
詞上片借川穀雲霧、樵歌漁笛的客觀之景渲染了漁村風光一派安謐寧靜的氛圍,箇中已透溢位詞人飄逸閒適的山林志趣。
接著,詞人進一步擒題落筆,為我們描述了又一幅景觀:“短篷穿菊更移棖,香滿不須摘。”一葉漁舟,蕩槳從兩岸正盛開怒放的叢菊中容與劃過,舟中人無需摘取菊花,而菊花芳香已迎面襲來。過片二句突出菊花一物,旨在暗應上片首句“買雲”之趣。菊花,花之隱逸者也。宋人周敦頤早有描述,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更是嗜菊如命,以菊之風格,寓己之品格。這裡詞人於漁村所見諸多景物之中,獨擷此物,其用心顯在不言之中了。煞尾二句以“搔首”二字領起。搔首者,有所思貌也。詞人最終視線落點停留在那遠處“斷霞夕影,散銀原千尺”的晚霞夕照如銀光灑落的廣闊水面之上。詞人為何面對這“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漁村晚景注目沉思?詞中未予明言,然而,從買山觀雲、樵歌漁笛、短篷、菊花等客觀景物所宣洩的氛圍觀之,這搔首沉思當是為眼前靜謐安適的漁村晚景陶醉而致。(沈立東)
木蘭花慢
斷橋殘雪
周密
覓梅花資訊,擁吟袖,暮鞭寒。自放鶴人歸,月香水影,詩冷孤山。等閒。泮寒晛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間。瓦隴竹根更好,柳邊小駐遊鞍。琅��胍性僕濉9媽�懟⒃厥�埂J親砘晷汛Γ��諾詼��圃魯躒�6�唬�腥瞬接瘢�直�唷⑶呤�觖g斑。還見晴波漲綠,謝池夢草相關。
這首詞是周密少年成名之作──《木蘭花慢·西湖十景》之三。詩人在這組作品的小記中說:“西湖十景尚矣。張成子嘗賦《應天長》十闋,誇餘曰:是古今詞家未能道者。餘時年少氣銳,謂此人間景,餘與子皆人間人,子能道,餘顧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詞成。成子驚賞敏妙,許放出一頭地。異時,霞翁(楊纘)見之,曰:語麗矣,如律未協何。遂相與訂正,閱數月而後定。”可見是作於少年使氣、又經嚴格推敲的篇章。面前這首《斷橋殘雪》,立意並不高,但藝術處理上卻有獨到之處。
“覓梅花資訊,擁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從尋梅踏雪落筆,風致高雅,籠罩全篇。“擁”字尤見工煉。梅妻鶴子的林和靖,當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結廬,蓄有兩鶴。和靖常遊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鶴。林逋見之,即棹舟歸去。“放鶴人歸”,指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此“放鶴”三句,以古襯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鶴,皆自然貼切,挪置他處不得。言“寒”、言“冷”,正狀雪後,暗切題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殘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