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3 / 4)

小說: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泰達魔王

實之語,勾畫了“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十五從軍徵》)的淒涼境界。“伊”語助詞,如“惟”也,見《詩經·小雅·正月》“伊誰雲憎”。

下闋主要寫日後的遭遇與思鄉愛國之情。“越人北向燕支”三句,說自己被掠北方,而且想象將要發往遙遠的燕支山下,那時回首南望,家鄉的燕峰就在“天一涯”了。“越人”詞人自指,“越”是浙江的代稱。“燕支”即甘肅的燕支山,又稱馬支山。此處泛指胡地。“奈翠鬟雲軟”四句,以“奈”字統領,仍是想象日後生活。奈何自己是個梳雲鬟、風擺柳似的宋朝弱女子,怎麼能向驃悍的胡人那樣騎飛馬、戴笠帽過放牧生活呢?“翠鬟雲軟”指女子美髮。“柳腰春細”即春柳細腰,形容女子腰細如柳,弱不禁風。這四句是扇面對,即兩句對兩句。富有一種音律整齊的美感。“缺月疏桐”三句,是借淒涼荒蕪之景來抒傷痛之情。“缺月疏桐”用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詞意,極力渲染悽清寂靜的境界。“淡煙衰草”描繪眼前一片荒蕪景象,從而托出亡國喪家之悲。結句“君知否?我生於何處,死亦魂歸”採用一問一答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魂歸故鄉的耿耿忠心。“君”是泛指。

本詞特色之一,是引《詩經》、蘇詞成句活脫自如,並與樸實無華的口語糅於一體,形成了亦俗亦雅的獨特風格。特色之二,是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熔為一爐。“缺月疏桐,淡煙衰草”的景物描寫起了以景託情的作用;“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東與西”的敘述,勾出了一幅“流亡圖”;“我生不辰,逢此百罹,況乎亂離”的議論,深刻地揭示了時代的災難;“對此如何不淚垂?我生何處,死亦魂歸”的直抒胸臆,表達了強烈的家國之悲,感人肺腑。(趙慧文)

水龍吟

西湖懷古

陳德武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臨堤臺榭,畫船樓閣,遊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

可惜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登臨形勝,感傷今古,發揮英氣。力士推山,天吳移水,作農桑地。借錢塘潮汐,為君洗盡,嶽將軍淚。

寫西湖的詩詞,古往今來真不知有多少!南宋末年陳德武這首詞雖題曰“懷古”,卻更多是“感今”的。

此詞一起不凡,是屬於那種“起句貴突兀”(沈德潛《說詩晬語》),“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謝榛《四溟詩話》),令人為之一震。“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是宋仁宗御製題辭。但詞的首句是“果”,次句是“因”,即正由於“西湖自古多佳麗”,所以她才使錢塘成了“東南第一名州”。這兩句與柳永“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望海潮》)的寫法頗相似,都從大處落墨,“概述”錢塘或西湖的氣象非凡,接著才作具體描述。

接下來六句,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來寫西湖的“佳麗”。堤上,亭臺樓閣,園林秀美;堤下,湖水盪漾,遊人歌吹。“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在六月;“冷露無聲溼桂花”(王建),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風光明媚。這裡說的雖是夏秋間事,實際含有四季風光,無不秀美的意思。這三句顯然來自柳永的詞“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總之以上六句從空間和時間上描述了西湖的“佳麗”,而錢塘成為“東南第一名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過詞人用了這樣多筆墨寫名州美景,並非欣賞她的秀麗風光,從全篇看,這只是一種借托而已。

靖康二年(即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北宋淪亡,宋室南渡,偏安在西子湖畔(因稱錢塘為臨安)。那時候,多少志士仁人發出過“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飛);“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綱);“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張元幹)。但是結果呢?“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應該說詞人在這裡所指斥的並非是誓志收復中原、為國立功的文臣武將。所謂“一時豪傑”是指南渡之初,那些也曾感慨過、激昂過、甚至痛哭流涕而後來壯志消沉抗戰不徹底的人。詞的這幾句,在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中有著極其高度的概括:“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人情老易”,由於時過境遷,朝中一些官僚和士大夫們,安於現狀,習以為常,“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漸忘掉國難家仇了!上片的最後這幾句正如文及翁《賀新郎·西湖》中寫的:“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