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駱賓王說的“窺窺神器”的“賊後”的行列裡。
然而,雖然唐明皇把她規定在“順聖皇后”的行列裡,史臣們也把她列入皇后身分的正史。可她在歷史上畢竟真的做了十五年的皇帝、稱制也有六年之久,實際上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還輔佐高宗三十年。根據史學研究的斷限,唐朝前期共有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宗、睿宗、玄宗七年皇帝,除去開始七年的戰亂,到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共有o年時間。其五分之二是武則天當政的時間,武則天的生命佔去了其三分之二,這段時間,被後世稱為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史學研究和新舊史家們又把唐代的強大歸功於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的好長一段是隋末歷史大混亂的恢復時期,武則天之後才是“開元盛世”,就是說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分別代表了唐代前期的恢復、展和鼎盛三個階段。如果只承認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把武則天的五分之二的歷史割了去,那麼“貞觀”和“開元”如何能連得起來?
如果說“貞觀之治”是建設,“開元盛世”也是建設,而武則天這五分之二的時間是破壞,“貞觀之治”早被武則天破壞淨盡,何有“開元盛世”的存在?實質上唐明和那些史官們僅僅是不讓武則天說自己是皇帝,她自己明明白白做了那麼多年的皇帝,為死後能得到後代子錄的承認,能得到所謂的“血食”,即在宗廟、陵堂裡有牌位,受到祭祀,才不得不只承認是李家的媳婦、是高宗的皇后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還是那句老話:皇帝的位子不許有女人,或說女人不許做皇帝。這就是國數千年封建社會的規矩,儒家傳統的規定,男權社會的章程。
我們說武則天是個非凡的女政治家,就是因為她以一個絕對不允許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就做了那麼多年的皇帝,不管史臣們承認與否,也不管武則天本人臨終前為了死後的“血食”配祭,而去掉了自己的帝號。也就是說,在國封建社會這個極度的男權社會里,一個女人要同皇帝的頭銜聯絡在一起,要面對多麼巨大的困難,要衝破多大的觀念上的障礙,要有多麼大的勇氣,要有多麼非凡的毅力和政治才幹。武則天經歷數十年的艱難和曲折,她面對整個男權社會壓力、滿朝武的男人,有多少次死亡和打擊,他稍不慎就會變成犧牲品。但她終於憑著自己的聰明和才智,憑著自己的百折不撓的毅力,讓男權社會向她低頭,讓男權社會為她付出代價。終於搶奪了男權社會的駕駛樓,使歷史的列車脫離軌道,扭到她的軌道之,向歷史宣佈,女人也能做皇帝,而且能做一個好皇帝。
武則天是一個有作為的女皇,對唐代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出現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
她重視農業生產,關心民生。她儘量減輕賦稅和徭役,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免除全國一年的賦稅、洛州免徵兩年。為應付邊疆的戰爭,推行軍屯制度,幾年積蓄的軍糧,可供十年需。由於社會經濟的展,使全國戶口迅增加,由貞觀晚年的二百八十多萬戶,增長到女皇晚期的六百一十五萬戶,人口達到三千七百一十四萬多'《資治通鑑》,卷o8,神龍元年。'。
女皇執政期間,使唐代疆域達到頂端,軍事上的成就遠貞觀時期,基本解決四境的爭端。使西域和西南部許多少數民族區域納入多民族國家的版圖,使原和邊陲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化交流更加密切。
她代表新興的小庶族地主勢力,打擊腐朽計程車族勢力,進一步破壞了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是社會生產力展的一個保證。
她推行不拘一格的用人路線,用人唯才,打破貴族門戶特權。她的自薦制度很有特色,她任官不嫌出身低微,即使農夫走卒,凡有長處者自薦選拔,破格任官。她能及時嚴格考查屬官,有能力和功績才破格升職,不稱職或貪侵者隨時黜免,從而彌補了選官過濫的缺失。
她使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得以制度化,貞觀年間共舉進士二百零五人,武則天舉有千餘人。她創殿試,由天子面選人才;並開“南選”,使南方邊遠地區的人才得到任用。她還行官員試用制度,保證官員的數量和質量。
她有政治負度,樂意接見和平民百姓,從諫如流,鼓勵當面勸諫的批評。然而對“牝雞司晨”之類傷害婦女的惡意攻擊,也在行動上嚴厲回擊,從而提高了婦女地位。
她是具有創新思想的皇帝。她的許多創制打破陳規,影響千年。她是唯一突破陳腐禮制,呼喚婦女解放的皇帝,在數千年男權傳統社會,她的呼喚徹雲霄,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