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2 / 4)

小說:清虛道德天尊 作者:炒作

,哪去找所以,我們可憐的要說點實話的史學工作者也只能低聲隨和了。哎這是史學研究們悲劇啊。然而,悲劇是美麗的。如果《紅樓夢》不出現悲劇,不被高鶚們肆無忌憚地篡改、斷貂續狗,哪還有數百年紅學研究的美好悲劇?傳統的力量太強大,幾乎扼殺了真諦之美。然而,夭折的美麗孕育了火種,終將死灰復燃,衝破僵硬的歷史外殼而發洩其被阻遏的力量。武則天的研究也是如此,人們終將會發現武則天曆史的不朽新價值,這是被歷史的沉沙所掩蓋的史學的悲劇,終於會被重新搬上舞臺,展示出驚心動魄的光彩。

歷史的真實是:武則天立“四匭”是為的治理天下,治好天下,是她垂拱年間的一個重要的施政措施。她共立了四個匭,放在朝堂外東面的叫“延恩”匭,是個用人自薦匭,可以寫你的自薦材料,包括個人的作品,此所謂“獻賦頌”,“求仕進者投之”。為求人才,上一年她曾下詔:“凡內外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唐會要?匭》,卷第956頁。'。這次立的“延恩”匭,是個求才的辦法,是上年求才措施的繼續。

放在朝堂南面的銅匭叫“招諫”匭,“言朝政得失者投之”。這是虛心納諫,讓官民暢所欲言,提供治國的正面建議和反面的教訓。

立於西面的叫“伸冤”匭,“有冤抑者投之”,這個銅匭設立和意圖明朗,讓冤屈的人直接向中央申訴,免得州縣官、或上下串通搞出冤獄,民不得申。封建社會官場黑暗,蒲松齡有“覆盆之下多覺冤哉”的慨嘆。如果武則天是個男人皇帝,敢於讓黎民百姓直接到皇帝那裡投狀,史學家們不知該如何稱頌了。

北面的銅匭叫“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投之”。這個銅匭有點神秘色彩,在當時設此毫不奇怪。大家都有迷信思想,自從武則天作為女人執政後,許多人就用那些玄機的讖兆暗著攻擊她。好吧,武則天就立個銅匭,有什麼玄機,包括軍機玄機,寫出來好了。她設這個匭,一方面說明她有點相信,另一方面也有防患未然的設計。她弄個箱子放在那裡,有玄機妙道你就寫出來放到裡面,另在下面神神道道比附著罵人'《資治通鑑》、《舊唐書?則天皇后紀》、《新唐書?則天紀》。'。

'奉獻'

………【第四百二十六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武則天是中國在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儘管在傳統史家的筆下,極不願意寫她是皇帝,只說她是皇后、皇太后,但仍然改變不了她皇帝的身份和史實。

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女人當皇帝,這的確太不可思議、太離譜了。所以,武則天做皇帝不僅要克服客觀上的重重障礙和阻撓,還要克服她自己的思想負擔。甚至可以這麼說,她主觀上的思想障礙之重,也甚難克服;是阻撓和障礙的客觀物,讓她克服了主觀上的思想障礙,把她推到皇帝位子上的。就如一個人還沒準備做英雄模範,大家一次次說他就想當模範,最後他就真的成了英雄或模範。

武則天是哪一天產生了當皇帝的念頭的?這問題怕是永遠說不清、說不準;而她當皇帝的念頭,差不多是反對她的人都教給她的。一個人本來不是賊,大家一次次哄說他是,說不上哪一天他的一氣之下做了賊。

武則天二度入宮,投入了爭奪後位的殘酷鬥爭中,在廢立皇后的宮廷論爭中,本來武則天為保住身家命,背水一戰的。而關隴集團為了保住代表士族利益的王皇后,硬說武昭儀若當上皇后,唐朝天下就難保了。唐朝的天下不保,那是誰的天下呢?言外之意就是武家天下了,武家天下不就是說武皇后變成武皇帝嗎?實際上這時的武昭儀想的是,做不上皇后就得倒大黴,小命也要丟掉。她哪有想當皇帝的奢望呢?太懸了但她做了皇后,卻進入了政壇。

到麟德元年(664年),關隴勢力欲利用高宗、武后夫妻間的矛盾廢掉皇后,又以道士郭行真出入宮禁挑撥,西臺侍郎上官儀說:“皇后專恣,海內不與,請廢之。”其結果出現了“上每視事,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即武后垂簾聽政、“二聖”臨朝,是武后輔佐高宗執政,武則天坐到了皇帝的身後,她仍無親自做皇帝的想法。武則天垂簾九年,不斷向皇帝的位子上接近。

到上元二年(675年),高宗身體狀況漸壞,而武后與他共同執政近十年,對武后信賴,欲讓武后攝政。中書侍郎郝處俊、李義琰堅決反對,理由是“杜禍亂之萌”'《資治通鑑》,卷202,上元二年三月。'。朝中大臣再度示高宗,若讓皇后攝政,大權將旁落外姓,歷史上有呂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