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3 / 4)

小說:清虛道德天尊 作者:炒作

威並治,按法律辦事,賞罰分明,自然是一定要做好的,不然好壞一鍋粥,誰還肯為皇帝賣力。

閱武和崇文,是帝王的武功與文治兩端,自然重要。但也不能像這樣的籠統,還要具體些。

經過她的反覆思考,把前朝與當今相比照,總結唐太宗的經驗和教訓,總結自己輔佐高宗20年的經驗教訓。終於製出了自己的施政大綱十二條,請高宗定奪和實行。因為自己不是皇帝,仍然以“建言”方式提出,因此叫做《建言十二條》。和唐太宗的《帝範》十二章相對應。

讓百官想起唐太宗,想起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表示當朝也要再造出個“貞觀之治”來。

建言十二條'《新唐書》,卷76,《武則天傳》。'

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yin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

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哀三年;

十、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

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第一條則是功諫農桑,輕徭薄賦。從兩個方面發展國家的農業生產,是歷代明君的富國強民國策。一方面大力鼓勵農民加重耕織,發展農副兩業,一方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前代如西漢初期、“貞觀”前期皆實行此策,是故國泰民安,出現“文景之治”、“貞觀之治”。

第二條規定,免除京師長安畿輔重地京兆、馮翊、扶風之地人民的全部徭役負擔。讓京城周圍人民全力投入基本建設,以鞏固國都。

第三條是她總結了歷朝教訓,尤其是貞觀後期和本朝的東西用兵的教訓,打算停止武力征服,和戎四方,使四海昇平,和平友好。

第四條要禁止朝廷各部門的奢侈浮華風氣。南、北、中、尚,是指宰相府,俗稱南衙;中央各直屬機構,俗稱北衙;中是指中書省,也稱右相府和西臺;尚指尚書省,也稱都臺、文昌臺、中臺、南省,亦是宰相府。總之,這是泛指中央各機構。

第五條是要精減土木建設,節約開支和勞動力的使用,尤其宮室建設,歷代皆有深刻教訓。先時對東都的營建,已造成開支和勞力負重,管民已有怨言。

第六條和第七條,是要讓官員們敢說話,向朝廷建言和批評;但也不能造謠生事,搬弄是非、混淆視聽。她自然是有所指的,以往不少人造謠攻擊陷害她。但只要不是惡意地胡說八道,皇帝要有納諫的雅量。

第八條是要王公以下的臣民,都要讀《老子》這篇文章。其目的顯然,她知道高祖建唐時曾將李家先祖附會於唐堯,又稱李家鼻祖是老子李聃,又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她這是投其所好,讓李氏王朝宗親和百官,別總認為她是武氏的女兒,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她藉此表示她是李家的媳婦,沒有外心。

第九條是武則天借當時的喪葬禮儀中的一條,來提高婦女的地位的。古代社會,長輩去世了,在居喪期間要根據服喪人與死者的關係,親疏遠近而服飾有所不同。共分五個等級,即斬衷、齊衷、大功、小功、緦麻。斬衷是最重之孝服,以粗麻布做成,不縫邊,斬布成衣。子女為父,妻妾為夫,服期三年。齊衷是第二等喪服,以熟麻布做衣,縫邊整齊,故稱齊,喪期又分四等,前兩等是:如父親已去了,寡母去世時,兒子為母親服孝三年;而如果是父親健在,母親去世了,兒子只要為母親服一年孝就行了。(因居喪制度相當複雜,此不宜多用筆墨,僅以文中所涉內容,約而述之)武則天感到這種制度對女人太不平等,妻為夫、子為父要服“斬衷”三年;而父親健在,子為母(夫為亡妻)只服“齊衷”一年。(實際上,女子在居喪制度中的受輕視內容很多,此亦不多涉及)因此,武則天才把其制度改變,讓父母既男女平等。不知這內容是否實行,若實行了,那其他還涉及女子的許多內容,是否也改了,乃無據可依。實則,武則天據此僅表示提高婦女地位。

第十條是說在上元年以前,就是說今年以前已經取得勳官身份的人,不再審查追繳勳官的身份(包括證件)了。這裡反映唐初的一個背景:時因征戰需要,大量招募軍士,按戰功得到了勳賞,被稱“勳官”。勳官不是職事常官,沒有職守,但享朝廷的土地賞賜,稱“勳田”。三至五品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