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有組織力的犯罪人。這類兇手,大多頭腦聰明,擁有高於常人的智商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從事技能性的職業,或者,還有完美的家庭,在一般人看來,他與我們身邊那麼多平凡人毫無區別。” 。 想看書來
18瘋婆子(6)
“對於受害人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弄清兇手殺人的動機。在本案中,兇手選擇了一些犯有過錯的人作為目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那些受害人在他眼裡,都是些惡人,他殺死他們,只是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在他的意識中,他其實扮演的是一個法官的角色。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來判定一個人的生死。他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他的行為帶有某種使命驅使動機。實際上,他已經沉溺於對他人的支配感,掌控一個人的生命和死亡,被他視為終極的權力。像西方許多被稱為城市獵人的連環殺人犯一樣,使命動機讓他覺得自己的殺戮是在清理著這城市的垃圾。這樣的兇手,他的經歷必定有異於常人,當有一天他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探尋他的歷史,或許會發現,他生命裡可能遭受過重大的挫折,而挫折來自於不公正的待遇;或者,他曾經被一些人或者事深深傷害過,那傷痕經歷數十年仍舊不能被撫平;還或者,在他年輕的時候,遇到過某個人,是那個人改變了他成長的軌跡,讓他形成了今天的非人格型別特徵;再或者,他今天的殺戮其實是種自我救贖,在他的人生經歷中,有一些無法讓他釋懷的劣跡,他因為某種原因,一直處於深深的自責之中。因為無法彌補曾經的罪惡,所以,他要為自己找到一條救贖之路。”
燕婷盯著袁輕舟,微微頷首:“獨特的人生經歷導致了兇手異常的人格,但他成長為一個連環殺手,必定會有一個開始、發展到成熟的過程。”
“沒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一個連環殺手,在此之前,他必定還有許多類似行為,只是程度不會像殺人這麼嚴重。我們試想一下,一股怨天尤人嫉惡如仇的反社會情緒,很早就存在於兇手的腦海裡,他對於別人或者自己的憎惡,迫使他必須去做些什麼。最初,他會選擇一些道德許可範疇之內,我們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比如說,見義勇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針對一些小小的行為缺憾去懲治一些人,或者,去幫助一些他能接觸到的弱勢人群。這些行為,必定在一段時間內,讓他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平靜,於是,他以為找到了能讓自己解脫的良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那些小小的所謂善行已經無法再讓他得到滿足,他必須尋求更高階別的行為方式,來讓自己得到解脫。”
“他尋找到的方式,就是殺人。”燕婷道。
“殺人在他眼裡,並不是惡,而是一種善舉,因為他殺死的,都是些他認為該死的人。但其實,他在殺人過程中,照樣享受了極度亢奮和反社會權力的*。從這5起兇案的案發頻率來看,兇手一旦開始,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在此之前,他必定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現在,我們必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究竟什麼原因,促使他邁出了第一步,除了我們習慣上認為的誘因之外,我想,他一定已經在內心,透過一些認知手段,將他殺人行為本身合理化了。這在犯罪心理學中,就是所謂的過濾反饋階段,兇手在這個階段,將自己之前接受的某些價值觀、規範、信念、認知等非人格型別特徵系統化,並且用它們來為自己的暴力行為,建立一套合理化的理論。”
燕婷點頭,袁輕舟這套過濾反饋理論,是她之前沒有想到的。
18瘋婆子(7)
“這種將暴力行為合理化的過程,有些人只要花費很短的時間,而另外一些人,卻要經過一個長期的痛苦抉擇,有時候,他們還需要藉助外力。比如說宗教,或者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個例。”
“將自己的暴力行為,假以其他人的名義。上帝、外星人,或者某種神秘力量。”燕婷立刻就領會到了袁輕舟的意圖。
袁輕舟讚許地微笑:“以上這些,我想,就是兇手殺人的心理歷程。下面,我想說一下,我對罪犯所做的輪廓描述。”
燕婷身子往前傾了傾,以示自己的鄭重。
“我覺得兇手應該是男性,35歲到50歲之間,體形偏瘦,身體健康,動作敏捷。家住本市,未婚或者離異,獨居,有充足的個人空間。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從事技術型的工作,在單位裡與領導關係緊張,或者乾脆從事個體經營。以上職業我傾向於後者,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選擇觀察目標,等待合適的下手機會。兇手有著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