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學之前,我沒有對孩子講太多,而只是告訴他:“上了小學後,你就很快會成長為大孩子了。”
但帶孩子入學的那一天,我卻對他講了很多。辦完手續,我帶他去感受校園的氣氛,我指著從身邊走過的兩位小學生對他說:“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自信嗎?”
孩子搖搖頭。
我很認真地對他說:“是因為他們脖子上戴得紅領巾,還有背後背得小書包。”看著孩子迷茫的神情,我繼續給他解釋:“紅領巾是他們身份的象徵,人們一看到這些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就會說:‘這肯定是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另外,他們的小書包雖然比你們的書包要重,但他們背上這沉甸甸的書包也會有一種自豪的感覺,因為書包是他們所掌握知識的象徵……”聽完這些後,我發現孩子開始喜歡上這裡的環境了。
之後,我又帶他來到操場,我這樣對他說:“這裡是操場,雖然這裡的健身器材沒有幼兒園的娛樂器材好玩,但在這裡,你的身體會迅速長高,而且越來越健康。當然,在這裡,你也要留下你的汗水。”
……
這天,我帶孩子把整個校園都轉遍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跟他講了很多很多。到了晚上,我倆都非常得累,但我能看得到,孩子很激動,他恨不得馬上就能去體驗小學生活。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最大的變化就是他們身份的變化。當然,他們自己很可能意識不到,但家長一定要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到自己的這種變化,以使他們的心理快些從幼兒園狀態過渡到小學狀態,從而使他們從情感上接受小學的一切。
一、1年級,家長要幫助孩子順利走過“幼小銜接期”(5)
上述事例中這位家長的做法就非常科學,他透過給孩子講解小學生紅領巾和書包的涵義,來促使孩子的心理成長,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而使孩子不再留戀幼兒園的生活。而很多心理學家也表示,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透過戴紅領巾、背小書包等活動,來萌發當好小學生的積極情感的。
而且,在給孩子介紹操場的過程中,這位家長不僅讓孩子意識到了小學生活能夠使他們快速成長,而且還從側面告訴了孩子,要想盡快成長,是需要付出汗水的。所以,在這種教育下,即使孩子在今後的小學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他也能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因為父親在入學第一天,就已經給他打好“預防針”了。
當然,由上述兩個事例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於孩子來說,入學第一天非常重要。所以,在入學第一天,家長一定要努力使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他們才能對學校產生積極的印象。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你在之前已經多次跟孩子提過學校的優點,那你也不妨這一天,引導孩子看到自己身份的本質變化,再次激發孩子對學校以及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這樣,孩子在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學校和老師。
方法二:讓孩子瞭解,“沒有洋娃娃的課堂”同樣有趣——走好“幼小銜接”第二步
很多剛上一年級不久的孩子經常這樣對家長抱怨:
“媽媽,上學坐椅子的時間太長了,也不能站起來伸伸懶腰,我要堅持不住了!”
“在學校裡,老師總我讓我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那麼難的問題,好恐怖呀,我不想去上學了!”
“在學校,課間玩的時間才有那麼幾分鐘,上一趟廁所,回來就得上課,真沒意思!”
……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自由玩耍的幼兒園走過,所以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不能很快適應小學這種相對比較緊張的學習環境。而也有很多小學老師針對一年級孩子的這種不適應,把一年級的課堂笑稱為“沒有洋娃娃的課堂”。
面對孩子對“沒有洋娃娃的課堂”的抱怨,有些家長開始責備孩子:“不是告訴過你嗎,上了小學就是大孩子了,怎麼還坐不住呢?”有些家長開始規勸孩子:“老師在課堂上讓你們回答問題,是為了鍛練你們的能力,這沒有什麼恐怖的。”“你都已經上一年級了,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只想著玩了”……
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家長們的這些責備和抱怨對他們是非有效呢?
根據我對一年級孩子心理的瞭解,我敢肯定地說,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絕對是無效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教育方式還會起到負面的效果。例如,就像上面那種情況,當一年級的孩子抱怨自己坐不住時,如果家長責備他們,或是否定他們的情緒,或者認為他們的這種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