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生設計在童年 作者:水王

對各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使具備各種各樣特長和特點的孩子都能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

不過,應該提醒注意的是,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學生儘管可以進入好大學,但是,卻並不一定都能夠實現特定的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比如,“學業素質”不高,但是由於“其他素質”較高,使得整體“綜合素質”提高的學生,如果在大學期間依然無法提高“學業素質”,大學畢業後就難以進入對“學業素質”要求更高的醫學院、法學院,也難以進入理工和商學院讀研究生,儘管他們優秀的“綜合素質”能夠使他們進入理想的大學,但是可能無法實現更高一層的既定的人生目標。

( 本文原載美國《世界日報》2005年教育專刊 )

給她一個夢,點燃一把火(1)

女兒7歲那年暑假;我帶她到哈佛大學去朝聖。跳到哈佛塑像前,她挺直身子說:“過10年,我再來的時候就不小了!”

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是很自然美好的願望。先人們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和理想寄託在下一代身上,鼓勵並幫助他們以符合科學規律和社會規範的方法去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對文化教育的追求,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對美好富足的生活的追求,才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才有了今天社會的發展。這正是家庭和社會美好未來的希望所在。

人生總該有個夢,不妨給孩子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好讓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在孩子的心中點燃一把火,讓它燃燒,成為自己努力、奮鬥的內動力——這是人生設計最重要的第一步。

來美國3年後的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和好友李先生一家,駕車北上,進行了來美以後最長的一次旅行。途經主要城市有:首府華盛頓、費城、大西洋城、紐約、底特律、芝加哥和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渥太華、多倫多等十幾個城市。旅程共3個多星期,6 000多公里。

啟程時我們非常興奮,一路高歌而去,沿途領略美國、加拿大的旖旎風光,如痴如醉。但我此行是醉翁之意在“哈佛”,抱著帶女兒去朝聖,看哈佛,在她心中樹豐碑、立壯志的想法。

哈佛,30年前在我的心中只是夢而已。從家父床底下的書箱裡收藏的舊版書中,常常能看到哈佛的影子。除了某總統、某名人出身哈佛外,還有許多未必流芳百年的成功人士、風雲人物也都出自哈佛。多少年來,哈佛,只是夢;其實,就是在夢中也沒有到過,畢竟,太遙遠了。

不想,十幾年後,做夢一樣地來到美國,離哈佛一下子近了許多,我竟然就做起了哈佛夢。不僅如此,與我在國內同一研究所的好友小尤,在哈佛攻讀博士已兩年多,他常來電催我到哈佛相見。

其實,不敢夢想那是以前的事,自從全家到美國,這哈佛夢就開始悄悄地做起來了。我常對女兒說:

“哈佛是全世界最好的學校,你要上哈佛。”

“好好學習,以後上哈佛。”

“上哈佛,我要讓你上哈佛,一定要上哈佛!”

變著幾十種花樣反覆地講,翻來覆去,就是那一句“上哈佛”。

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是很自然美好的願望。先人們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和理想寄託在下一代身上,鼓勵並幫助他們以符合科學規律和社會規範的方法去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對文化教育的追求,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對美好富足的生活的追求,才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才有了今天社會的發展。

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對他們說“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絕不羞恥。其實,正是解放思想,呼籲“改革開放”,以國際化的思維和規範,讓下一代人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奮鬥,走向世界,參與競爭,實現前輩沒有實現的理想和目標,才造成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這不正是家庭和社會美好未來的希望所在嗎?!

那種不對孩子寄予希望,對於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和願望,悲觀地認為孩子也不能實現,從而不要求和鼓勵他們去實現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悲觀的、消極的自我麻醉。

以前我在國內,夢想出國,但不敢讓人知道,準備申請材料全是偷偷摸摸地進行,因為怕被別人冠以“出國迷”的“壞名”。

現在到了美國,我夢想讓女兒上哈佛,一開始,也不敢嚷嚷,因為怕背上“哈佛迷”的笑名。不過,帶女兒去看看哈佛總可以吧。

尤先生帶著我們兩家在哈佛大學裡走了一圈,來到哈佛的塑像前停下。哈佛大學行政大樓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