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必須得先說說他的爺爺和爸爸,首先他爺爺就是很著名的周厲王,一聽名字就知道厲害。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暴君代表,前面的夏代有桀,商代有紂,到了周代就出了這一位厲王姬胡。史書上說這個厲王,暴虐無道、貪財好利,前面一個暴虐無道都還好理解,畢竟天子嘛,自然有點脾氣,可是這個貪財好利就不好解釋了,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什麼都是你的了,你還貪財,確實是該出問題的了,厲王時候的大夫芮良夫勸誡他:“財利,是從各種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而有誰想獨佔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間的萬物誰都應得到一份,哪能讓一個人獨佔呢?獨佔就會觸怒很多人,卻又不知防備大禍難。我看這周王室就會在你這裡衰落了……《頌詩》說‘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意思就是要普施財利且警惕禍難來臨。”這話很在理的,但是厲王畢竟是厲王,聽了人家的勸他就不是周厲王了!他不但不聽,還任命更貪財的榮夷公為卿士,掌管國事。
至於他的暴虐無道方面也是極具開創性的,什麼叫做‘因言獲罪’?從這裡來的,周厲王受不了國人議論他的過失,這點可以理解,誰都可能受不了,但是他從衛國請來一個巫師,專門監視國人,一旦發現有人議論就抓來處死,這下冤假錯案可就多了,我們不討論這項法律的合法性,先想想這個證據的可靠性……在沒有錄音的時代,你完全可能形象犯罪,這個巫師看你不順眼的時候,一句話你的長相就是議論天子的,殺了!這個問題對歷史的影響是極端惡劣的,直接啟發了後面的錦衣衛、文字獄還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專制手段,甚至影響到今天很多人在中國人的誠信程度上面的討論,這裡不談。漸漸的老百姓都不敢在公共場所說話,道路以目。厲王反而志得意滿,覺得統治一個啞巴的國家要勝過一個正常人的國家,他始終相信自己的這套防謗措施是合理的、得當的,召公勸諫道:“你這樣不過是堵住了老百姓的嘴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前面說了周厲王當然是周厲王,他是不會聽勸的。
就這樣過了三年,一個沒有言語的三年,實踐證明,要讓人不說話完全會使他們走上絕路,完全可能使他們忘記了什麼是法律,天性高於法律,老百姓造反了!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中國的古代百姓第一次拿起手中的武器,反抗壓迫自己的最高統治階級,造反的理由是:“你不讓老子說話,老子就讓你再也不能說話!”,厲王終於看到了被他堵塞了三年的洪水,他倉皇逃亡到了彘。
昏君暴君的手下一定會有忠臣,這也是一種必然襯托,賢明的君主往往給忠臣體現大節大義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出現大忠臣的機率不高,但是昏君暴君就不一樣了,大家看夏桀時有關龍逄,商紂時有比干,這周厲王時就有召公。周厲王出逃過後,太子靜躲到了召公的家裡,憤怒的群眾包圍了召公的家,父債子償,他們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為了保住周王室的這支血脈,只得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太子……這段是歷史書上面記載的,有點煽情,可是筆者怎麼也沒想通,這種情況下,難道就沒有認得太子或是召公兒子的人?有疑點。
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句話此時被推翻了,在離開厲王的日子裡,召公和周公兩位輔相共理朝政,史稱“共和”(公元前841年,這一年就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後的中國歷史在時間上終於有跡可尋!),共和時代的中國和古羅馬有幾分相似。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厲王死在彘地。太子靜已在召公家長大成人,二輔相就一塊兒扶立他為王,這就是宣王,也就是幽王的爸爸。宣王登位之後,由於召公、周公二相輔佐,修明政事,師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諸侯又都尊奉周王室了,有幾分中興周王朝的模樣。
但是宣王畢竟和他們那些優秀的先祖們有差距,首先就是他不帶頭到千畝種示範田(以示重視農業),說明這周宣王已經忘本了,意識不到在那樣的時代農業的重要性,別人勸誡他他也不聽,終於有點他父親的作風了。然而他在位三十九年的時候,姜戎抗命不遵周王,宣王御駕親征反而敗軍於千畝,失去了南方江、淮的軍隊。戰敗後的周宣王從太原回來,快到鎬京的時候,本來敗軍之師就是渾身不自在的,碰巧又遇到一群小孩在路邊拍手唱歌,歌詞是:“月將升,日將沒;檿(yan)弧箕胞,幾亡周國。”宣王聽了以後更加不爽,認為這是國家要出問題的先兆。在中國歷史上好像一般國家只要有大的動盪之前都有高人會預見這些,但是為了不洩露天機同時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