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有大量的人被活生生餓死,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標誌,那就是日本已經出現了反對勢力,活不下去的日本人開始組建自己的武裝,同政府對抗。
這些人的數量雖少,但是在順民遍地的日本出現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是說明日本政府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這顆桃子快要熟了。
中國政府也加快了調動軍隊的步伐,朝鮮南部擊中了數百萬的大軍,另外三千多艘運輸艦艇,各型登陸船隻。又從朝鮮,南洋等被日本嚴重禍害的地區召集了一批對日本有著刻骨銘心仇恨的人,他們將充當中**隊的急先鋒,在建立穩定的登陸場之後,這些人將帶著滿腔的怒火殺向日本。(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四章 庫爾斯克的後勤隊
特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是最考驗一個軍隊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茫茫海洋就是天然的阻隔,想要順利越過海洋,就要有充足的準備,除了軍隊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船隻。
中國沿海所有造船廠,從青島開始一直延伸到欽州,乃至安南的峴港都在忙碌之中,所有工人兩班倒,晝夜不停,全力趕工。數以千計的登陸艇像下餃子一樣,快速裝備到軍隊之中。
美國人也是如此,本土的造船工業馬力全開,不過美國人既要支撐登陸日本的作戰,還要負責對付德國,因此集中的船隻就比中國少了一些,但是也是數量可觀。
另外兩國的轟炸機也將攻擊的重點轉移了,原本兩國主要攻擊工廠區和城市,那是為了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破壞軍事工業的運轉。現在為了攻擊日本本土,攻擊的重點自然就變成了道路交通,鐵路和公路要全部摧毀,限制日本調兵的能力,這對於登陸作戰有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這樣龐大的登陸計劃,中美兩國都是第一次施行,因此十分重視,建立了龐大的指揮機構,直接對兩國元首負責越來越多的物資和軍隊都被集中到了朝鮮南部。
在開戰之前朝鮮存在南北兩個政府,南方歸日本控制,北方受中國影響,現在中國掃蕩了南朝鮮的日本軍隊,朝鮮統一也就提上了日程。這也是朝鮮總統金九一直等待的一個機會。
多年以來他都是中國控制的一枚棋子,沒有任何權利的傀儡總統,只能眼睜睜看著中日兩國利用朝鮮的國土來回廝殺,別看中日之間死多少軍人,其實最慘的還是朝鮮老百姓,他們的家園完全被摧毀。大量朝鮮人口也被徵集到了前線服役。
中國方面是幫助朝鮮實現統一。難道朝鮮人不應該出力麼。而日本方面則宣稱要幫助韓國抵抗中國的侵略。韓國人同樣要付出血的代價。
一個小國夾在兩強之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如此,整個半島都被打得支離破碎,朝鮮人妻離子散。痛苦不已。
金九也憂悶成疾,特別是想到死的不明不白的阮愛國,他就驚恐不安。不過他一直強撐著身體,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日本勢力被驅趕出朝鮮,作為一個同一個民族,朝鮮和韓國必須統一。
而且朝鮮成為了反法西斯一方,也就是站在了美蘇一邊,自然能夠得到這兩國的支援,金九幻想著利用美國的勢力制衡中國,進而實現整個半島的獨立和統一。
不過只能說他的願望是好的,至於現實就比較殘酷了,中國哪裡會讓朝鮮超出自己的控制。當然中國政府也因為如何處理朝鮮問題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軍方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效仿南洋諸國,徹底吞併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政府方面卻又不同的看法,以閻錫山為代表的政府主張要保留朝鮮這個國家,透過經濟手段將朝鮮綁在中國的戰車之上。
閻錫山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朝鮮比較貧瘠,沒有太多中國急需的資源。另外朝鮮經過日本的殖民統治,對於殖民力量比較反感,而且抵抗也十分激烈。日本在統治朝鮮期間,大量的暗殺和暴亂頻頻發生。中國強行吞併朝鮮也會招來同樣的結果,那時候中國光是維護朝鮮的穩定就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得不償失。而且美蘇兩國也不會願意看到中國過度膨脹,他們一定會百般限制。
喬宇綜合兩派的意見,認為朝鮮這個國家存在了上千年,輕易吞併絕對十分困難,因此喬宇同意保留朝鮮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國土必須進行調整,以元山和順州為界,將北半部分全部併入中國,這大約相當於整個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一。
中國要拿下這一片土地主要也是為了東北工業區提供一個緩衝區,而且朝鮮北部也是整個朝鮮半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從日本統治時期開始,就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工廠,擁有不錯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