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我們來晚了,請您恕罪!”
西園寺公望好不容易恢復了神智,僵硬的點點頭,“你們都是帝國的有用人才,要為了帝國的未來奮鬥,只有我是一個等死的廢物!”
“元老,您千萬別這麼說,日本的未來還要靠您籌劃啊,要是沒有您坐鎮,帝國會變成什麼樣子,簡直不可想象啊。”
岡村寧次還要說什麼,西園寺公望搖搖手,嘆了一口氣:“別說了,這也就是你們這麼想吧,在別人的眼裡我早就是一個沒用的老朽了。支那人有一句話叫老而不死是為賊,在別人的眼中,我多半就是如此。”
西園寺公望的話中帶著濃濃的淒涼之意,岡村寧次心中也是十分感慨,西園寺公望本來是一個很超脫的元老,但是自從一戰結束之後,和喬宇達成了關於聯手干涉蘇聯的合作方針之後,西園寺公望就被冠上了軟弱派的名頭。
特別是中日戰爭之後,又是西園寺公望簽訂的和平協議,最後弄得例外不是人,不只將大量的殖民地都吐了出來,財閥在華資產也嚴重損失,日本可謂是損失慘重,西園寺公望也受到了嚴重打擊,甚至都有些一蹶不振。
從此之後,這位元老一直隱居在東京的郊區別墅之中,深居簡出,輕易不發一句話,就連日本參加二戰這種重大的事情他都沒有出面。
不過在岡村寧次和石原莞爾的眼中西園寺公望的地位可不只是一個過了氣的元老而已,西園寺還是他們的領袖,是他們的導師,是共榮部的領袖,正是西園寺公望的暗中保護,才讓他們能夠如魚得水。
事實上西園寺公望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共榮部的主管,這個所有的共榮部一直是日本最神秘的組織,創立者是伊藤博文。共榮部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千方百計幫助日本能夠徹底佔領中國。
而且這種佔領不只是征服,還有徹底的融合,在伊藤博文看來,蒙古和滿清都曾經成功入主中原,日本一樣有這個機會。而且日本想要強大起來,的確離不開廣袤的中國。
為了能夠入主中原,伊藤博文制定了詳細的侵略方案,這套方案不只是表面上侵佔領土,還有扶持親日力量,進行文化宣傳,打擊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分化中國社會各個階層。
先收買上層人物,再用經濟手段控制下層,最後再用軍隊清除那些臭名昭著的軍閥,然後日本就打著拯救中國的旗號大舉佔領中國。
這套規劃是整整一個體系,龐大到了極點,伊藤博文制定了這個方略之後,得到了明治天皇的支援,然後成立了專門實施這個計劃的共榮部。
共榮部成立之後,日本對於中國的全方位宣傳就已經展開,他們的工作很有成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甲午戰爭,中國慘敗,北洋水師全軍盡沒,旅順口數萬民眾被屠殺,中國賠償了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割讓了臺灣島。
這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的仇恨,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並沒有產生強烈的反日傾向,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居然出現了強大的親日力量。
大量的留學生前往日本留學,軍官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經濟上與日本插手東北,日本商品出現在全國各地。中國的政治人物,甚至是滿清的貴胄都爭相和日本人拉關係,攀交情,中國的文人也不斷讚美日本,提倡向日本學習。
這種違反常理的事情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共榮部的存在,他們收買中國社會精英,影響中國留學生,培養出了一大批的親日官僚和學者。從不同角度協助日本削弱中國,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就成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好幫手,而有些人還看不清楚狀況,認為自己是在救國救民。
伊藤博文堅持認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想要吞併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就要儘可能的用懷柔的手段,而要避免直接使用武力,那樣只會激起中國人的不滿。
能夠做出這種規劃,伊藤博文不得不說是一個政治天才,他死之後,共榮部就落到了西園寺公望的手中,他也忠誠的執行著伊藤博文的遺教,只不過喬宇的崛起,徹底打亂了日本共榮部的辛苦經營,日本當初成立共榮部是看到中國四分五裂,因此能夠透過懷柔政策分化中國,可是喬宇將中國統一之後,日本就失去了這個前提,共榮部的價值直線下降。
西園寺公望老眼昏黃,“我愧對伊藤前輩,沒有實現他的規劃,帝國的未來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四章 張網捕魚
伊藤博文曾經告訴過西園寺公望,中國是一個大國,無論衰弱到什麼程度,日本想要佔據中國都是困難重重,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