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飛機在戰爭中將發揮出越來越巨大的作用。”沈凝雲對張奎發說道。
“什麼作用?偵查嗎?”張奎發問道。
“偵查是一方面,但是飛機越造越大,可以從雙翼造成單翼,可以從木頭的造成鋼鐵的。我們到時候就可以將炸彈裝在飛機上丟下去炸人,也可以把機槍裝上去打人。”沈凝雲回答道。
“這行嗎?鋼鐵飛機可就重得多了,能不能飛起來還是另說呢!”沈進文也有些懷疑,感覺有點不靠譜的問道。
“當然可以飛起來,只要發動機有足夠強大的動力。”沈凝雲剛說完,郭士銘就說道:“是啊!現在我們的內燃機制造廠已經能夠製造出比這架飛機上用的發動機更先進的發動機。要把飛機造得更大,是完全可以的。”
“好,既然可行,那就馬上讓人研究研究。”張奎發興奮的說道,現在他也與時俱進,知道研究研究了。
“只要我們的飛機大炮比別人先進,我們就能打贏戰爭,就能屹立不倒。”沈凝雲出神的看著天上的飛機說道。
梁勇在天空中飛得不亦樂乎,第二次飛行顯然有經驗得多了,動作幅度也變得更大了起來。
不過對於那些高難度的動作,倒還是沒有摸索出來。
當梁勇駕駛著飛機降落時,也比第一次降落要平穩了許多,飛龍1號成功的降落,證實了飛機並非是異想天開的東西。
飛機制造廠的草臺班子也拉了起來,製造廠馬上獲得了資金支援,開始製造更先進的飛機。
沈凝雲設計出了第二種飛機,這次設計的還是雙翼機,動力也不再是用40馬力的發動機,而是使用80馬力的發動機。
設計出來的‘飛龍2號’顯然就不像1號那麼簡陋了,首先在操作上更加完善,同時在速度、航程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飛龍2號被設計成擁有每小時120公里的最大航速,最大航程設計為300公里,最大偵查半徑150公里。
更的的航程,即需要把飛機造得更大,以裝載更多的汽油。至於動力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80馬力能讓更重的飛機起飛了。
再則這是偵察機,說‘大’,也只是比飛龍1號大上一些,同時上面還將裝備一臺無線電臺,可以雙人乘坐。即一個負責開飛機,一個負責觀察敵情併發電報。
飛龍2號,完全是按照可出口的標準來設計的。這樣一款偵察機,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用都不過時。
但是沈凝雲接著又設計了飛龍3號,因為飛龍2號的發動機是被修改成落後版本的發動機,飛龍2號要出口賺錢,完全不需要用那麼先進的發動機。要知道發動機這玩意,只要被拆開,技術就很容易洩漏,既然這樣,那就把結構改成比現在的發動機先進一點,達到實用的程度就可以了。
既然用落後技術去造商品可以賺錢,為什麼要用更好的技術?等到這個技術吃不開了,再換成更先進的技術唄!而且還可以避免西北的發動機技術外洩。
飛龍3號則不同,飛龍3號這種版本,是生產出來裝備西北軍的,自然要用最先進的技術。
因此飛龍3號用的發動機,馬力達到120馬力,也不是雙翼的飛機,而是單翼機。單翼可以減少空氣阻力,使飛機飛得更快,也更加節省燃油。相比雙翼機,單翼機的缺點就是升力不足,但是大馬力發動機解決了這有一問題。
飛龍3號被設計成單翼飛機,預計速度將達到每小時150公里,最大航程可以突破600公里,也可搭載兩人,並裝備一臺無線電電臺。
不過飛龍3型也依舊是蒙皮木質結構,製造這種蒙皮木構飛機,並不是工業化生產模式,而是需要木匠。
有了充足的資金供應,飛機制造廠的木匠很快就招募到了上百人,到年底成功製造出了飛龍2號與飛龍3號,其效能與沈凝雲設計的差不多。
這兩種飛機被定型為飛龍2型偵察機和飛機3型偵察機,前者用於出口,後者則用於裝備西北軍。
西北成功製造出人類第一架飛機的訊息,在飛龍1號成功飛行後的第五天,在上海《西北日報》上刊登了出來。
這個《西北日報》是西北政府開辦的報紙,不僅在西北各省發行,同樣也在鐵路沿線、上海發行。
在上海的《西北日報》是在租界內開辦,滿清管不著。
西北成功造出飛機的訊息,隨著《西北日報》的報道,迅速被其他報紙轉載,看著報紙上的照片,讓人無法質疑,頓時轟動了中國知識界。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