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將視線轉向日漸衰落的鄰國,侵略的野心,“我不殺人,人便殺我”的憂慮交織在一起,很快,日本走軍國主義道路的思想確立起來,日本舉國皆兵,空前團結。軍人的利益和國民的利益趨於一體,作為軍國主義的精神力量之源,從前適用於武士們的武士道思想一下子成為全民適用的思想。武士不畏死,在二戰戰場上,除了暴虐外,日本人給人留下的另一深刻印象就是不怕死,日本的軍隊對醫療設施漠不關心,對傷員大多不管不問。
每個日本人心中都有一個武士,而在盛行於江戶武士間,集中論述日本武士道思想,也是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的著作《葉隱》中曾這樣說道:“所謂武士道,即決意一死,當汝處歧路之時,應速擇死路。……好生惡死,雖生猶為懦夫,未達目的而死,雖為徒死,絕不為恥。”
切腹,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自殺方式。在古代,打了敗仗的人是要切腹的。進諫不成要切腹,未完成君主交託的使命也要切腹……即便在現代,切腹而死對日本人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和通常的求死之人不同,武士們期望用死亡展現自己的勇氣,在他們眼裡,切腹因極度的痛苦而崇高,是最能體現人的勇氣的自殺方式。
二戰結束後,日本確立起一系列完備的民主制度,防止其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但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軍國主義思想在失去了生長土壤後依舊穿梭在人們心間,像武士那樣生,像武士那樣死,依舊為日本人稱頌。和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等人並稱為20世紀四大代表作家的三島由紀夫,就在正值壯年之際,用切腹的方式自殺身亡。在這個一生都為日本古典美所傾倒的文學家眼裡,切腹是最能表現男子之美的死亡方式。
三島由紀夫切腹,曾經被當時的日本輿論視為笑談。事過境遷這麼多年,忽然地,三島由紀夫的形象被日本人重塑了起來,並被抬至到了一個偶像的地位,他的切腹故事又重新成為日本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顯然,讓日本人輕易忘卻那已經植根的武士道,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曾經,軍國主義把日本人變成了戰爭